中越达成重要共识。东南亚国家拒绝"选边站",但特朗普会把它们推向中国。4月15日,中国和越南发表《联合声明》,声明共有十一条内容,既涉及双边关系的整体发展方向以及战略互信,又涉及安全和经济合作的具体内容。
尤其是联合声明发布的时间节点也很关键,今年不仅仅是中越建交75周年,而且就在不久前特朗普刚刚发起了第二轮贸易战。这让越南等长期依赖出口拉动经济的东南亚国家人心惶惶,虽然特朗普给了大部分国家90天缓冲期,但未来这些国家究竟何去何从?没有人说得好。在这种背景下,中越关系能攀上一个新台阶,在越南以及其他东南亚国家都起到了稳定人心的作用,让地区国家也更有信心可以应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冲击。
长期以来,除了菲律宾这样的少数派,绝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始终在强调,拒绝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阮富仲就曾提出了"竹式外交"的理念,在此思想的指导下,越南进一步明确了"四不"原则,也就是不结盟、不扩张、不挑衅、不依附,以此来避免自身卷入大国博弈漩涡。
尽管如此,特朗普的贸易战让越来越多的地区国家感受到了,什么叫"形势不饶人"。特朗普现在针对的不仅是中国,华盛顿现在的做法,会推动东南亚国家向中国靠拢。
现在球又踢给了特朗普。对于中越两国的走近,特朗普难掩心中怨念,愤恨地表示,中越正在讨论如何"坑"美国。事实上,特朗普现在面临一个两难。
一方面,如果饶过越南等国家,那么日后东南亚就会成为中国制造商出口美国的跳板,会有更多的中国制造业将供应链迁往这些国家。当然,这也会带动中国国内的上游企业,拉动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如机械设备、高端纺织材料等等,还会带动中企的海外基础设施建设。这有利于中国国内的产业升级,同时也会让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近几年来,中国企业对越南的投资猛增,就是这种趋势的具体体现。今年第一季度,就注册的新项目来看,中国资本已经在越南占据了首位。
另一方面,如果特朗普坚持对东南亚国家围追堵截,坚持对这些国家施加高关税,那么一来贸易战会对美国国内经济造成更大冲击,带来供应链的断裂和通货膨胀率的飙升。二来美国今后在东南亚的影响力会加速下滑,如果中国成为东南亚国家心中唯一的经济中心,那么这些国家也不可能再在军事安全问题上追随美国。
近年来,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已经明显赶超美国。拜登政府时期,美国想极力挽回这样的趋势,还推出了"印太经济框架",邀请了七个东南亚国家参加,同时还对菲律宾这样的盟友搞友岸外包、打造供应链同盟。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美国影响力的短板,在维护以美国为中心的安全秩序的同时,和中国搞经济影响力的竞争,但现在特朗普的做法相当于"自毁长城"。
特朗普没等来中国的电话,现在中国接连出招,不仅有对等的反制措施,还有中长期布局,这都说明,中美博弈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