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泽连斯基对法新社记者发布了一篇声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认为,中国无法成为乌克兰对抗俄罗斯的安全保障者,并提及了北京对莫斯科的支持。
泽连斯基
这番话一出,引起各界的强烈反响,而乌方提出主要理由,一是认为这个亚洲大国在冲突初期"没有提供帮助",二是声称它间接输送了无人机部件给俄罗斯。
乌方错看了哪些事实
乌克兰领导人指责亚洲大国"不提供帮助",这一句话纯纯属于谣言,在俄乌冲突爆发的第一年,中国就买走了,乌克兰将近四分之一的农产品。
这笔巨大的收入,对战时乌克兰政府的财政,支撑作用明显,除了贸易,中国也持续呼吁冲突各方保持克制。
图片来源网络
它还向乌克兰送去了多批人道主义援助,里面有食品、药品和医疗设备这些生活必需品。
中国一直主张停止战争,坐下来通过和平解决问题,这种不偏不倚的立场,本该成为冲突降温的缓冲,却被乌方解读为"不作为"。
图片来源网络
泽连斯基所提出的第二点讲,中国通过开放无人机市场来帮助俄罗斯,"但是,全球大部分民用无人机都来自这个中国,冲突刚开始,交战双方都通过各种途径,购买它的民用无人机。
后来,中国很快就收紧了军民两用技术的出口管制,并且,有西方大国的中央情报机构也承认,没有发现,亚洲大国提供致命武器的证据。
但是,乌克兰海关的数据依旧在显示,有大量中国的无人机及零件,通过欧洲中间商进入乌克兰。
要是没有这些无人机,乌克兰的伤亡有可能会更加的严重,把商业交易和军事援助混为一谈,把民用产品被转作军用的事情直接怪罪到中国头上,这样的说法站不住脚。
无人机
乌克兰领导人,还提到一份大概三十年前的《布达佩斯备忘录》,要求中国承担责任。
但是在当时,中国并非乌克兰危机的制造者,中国更不可能是当事方,并且,协议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现在强加到中国身上,明显说不过去。
中立大国的坚持与底线
在面对外界的指责,和复杂的地缘政治局面,这个中国始终坚持自己独立的劝和促谈立场,它没有被任何一方拉拢,展现了自己作为大国的沉稳和原则。
从冲突一开始,这个亚洲大国就一直坚持中立,致力于劝说各方和平谈判,哪边他都不会偏袒,中国相关媒体也不断呼吁停战。
图片来源网络
这种自始至终都想要让双方停战的态度,让它成为了一枝独秀的存在,它能同时和冲突双方保持沟通,也能顾及西方的关切。
中国也是唯一一个与冲突另一方没有直接战场利益冲突的大国,这让它拥有独立调解的宝贵能力。
图片来源网络
当谈到战后安全保障的问题时,中国也明确表示,相关讨论应该在联合国安理会的框架下进行。
这不仅维护了自身的国家利益,也展现了一个大国应有的担当,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参与,估计比任何安全体系都要重要。
图片来源网络
如果缺少中国的参与,任何安全保障体系恐怕都很难真正起到作用。
乌克兰的战略盘算
泽连斯基对中国采取如此强硬的姿态,其实也有一定的原因,这其中,夹杂着战场上的失利、外交上的压力以及深层的地缘政治考量。
乌克兰目前在东部战线遭遇了军事挫折,西方世界对乌克兰的援助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军方在相关会议上也必须展示对外强硬的态度,这样才能够缓解内部和外部的双重压力。
图片来源网络
泽连斯基拒绝中国参与保障体系,其主要的原因是为了让西方力量单独掌控战后秩序,乌克兰对特朗普的改变立场感到不安,因为特朗普已经和俄罗斯进行谈判。
那是因为,泽连斯基急需要证明自己的能力,所以,对亚洲大国采取强硬立场,可能是一种对外的展示,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迎合西方势力,从而争取到更多支持。
乌克兰领导人说中国"没资格",其实只是一场演给特朗普的一场戏罢了,乌克兰的主要目的,只是想通过排斥中国来换取西方的进一步支持。
图片来源网络
乌克兰拒绝中国的参与,会大大降低停火协议达成的可能性,停战的日子,有可能会更加的遥遥无期。
俄罗斯外交部长就曾直接指出,保障国必须包括中国,以此来应对乌克兰的小心思,这意味着,如果乌克兰执意,把中国排除在外的话,停火协议在短期内很难实现。
结语
当和平被用来作为选边站队的工具时,所谓的担保条约,很可能成为下一场冲突的引爆点。
历史无数次证明,那种排斥第三方仲裁的安全,最终往往带来更大的不安全,乌克兰断绝中国调解的道路,等于自己拆掉了跨阵营谈判的重要桥梁。
图片来源网络
乌克兰领导人可能低估了这个亚洲大国的外交底线和原则,把一个中立的调解者推向对立面,最终只会损害乌克兰自身的长远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