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最深层的自转速度和形状一直在经历一些令人惊讶的变化。
在我们星球的中心是一个非常热的旋转球,主要是铁和镍。科学家们通过分析它如何扭曲地震引起的地震波,推断出这一最深处地理层的特征 -- 比如它被分为液体的外核和固体的内核。
利用这种方法,美国和中国的地震学家在之前的研究基础上提出,过去20年里,地核的形状和自转速度可能都发生了变化。今天发表在《自然地球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详细介绍了他们的工作,揭示了在我们脚下1802英里(2900公里)处发生的以前未知的动态。
重复的地震在不同的时间产生相似的地震波。通过分析经过地核的重复地震产生的地震波,科学家们可以追踪地核随时间的变化。据研究人员称,先前使用这种方法的研究表明,在2010年左右,内核的自转速度减慢到低于地球其他部分的速度 -- 此前自转速度更快。
在最近的研究中,南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地震学家John E. Vidale和他的同事分析了2010年前后重复发生的地震。他们关注的是,在第二次地震发生时,地核的旋转已经恢复到第一次地震时的位置。这意味着两次地震的地震波之间的任何差异都不可能是由自转速度引起的。
研究小组随后发现,穿过内核浅层区域(靠近内核与外核边界的区域)的地震波对显示出惊人的差异。研究人员认为,这些差异可能指向地球内核形状的变化。
研究人员在研究中解释说:"内核边界附近的变化,很可能是由边界地形和地幔密度异常之间的耦合驱动的粘性变形或由外核对流对内核的牵引引起的。"换句话说,由于地球各层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内核的形状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研究人员发现,穿过内核的地震波的变化很可能是由其旋转和边界附近的活动引起的,这有助于解决一个长期存在的争论。
研究人员在一份声明中进一步解释说:"之前的研究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内核经历了旋转或形状的变化,但不是同时发生的。"
虽然这些结果可能对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它们提供了对这个我们称之为家的星球运行的模糊机制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