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国际军火市场对于中国战机的质疑,核心点不在于性能,而在于"实战检验"。无论是推力矢量、超视距空战能力,还是雷达电子系统,中国战机早已在技术上紧追甚至超越欧美对手。但"未上战场,不得真名",缺乏真实空战战绩,始终是困扰中式装备出口的"天花板"。
此次印巴冲突让这一状况发生了质变。歼-10CE用5:0的比分,向全世界上演了一场现实版"性能即正义"。要知道,被击落的阵风可是印度政府不惜斥资近100亿美元从法国采购的明星机型,在中东和南亚市场都赫赫有名。而如今却被歼-10CE轻松压制,不免让不少观望中的买家陷入沉思:原来比阵风更能打的战斗机,不一定非要来自欧美。
▲印度空军坠机现场附近发现的霹雳-15E导弹残骸
不过话说回来,歼-10CE这次"立功"是否就意味着马上能大卖?答案恐怕并不那么乐观。虽然战机性能是军购考量的一环,但在当今地缘政治高度复杂的背景下,军火交易更像是"政治表态"与"选边站队"。中东地区就是典型例子。以沙特、阿联酋、科威特为代表的石油国家,虽然对中国装备兴趣不小,但碍于美国在中东部署的超过60个军事基地、5万以上兵力,以及第五舰队的强大存在,大多数国家依然倾向于采购美制或欧制战斗机,甚至还不惜引进韩国的KF-21"半成品"五代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