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目前国际社会的反应已然呈现鲜明分野。中国呼吁双方克制,强调对"恐袭事件"需公正调查,并通过中巴经济走廊为巴方提供后勤保障,其立场既维护地区稳定,也巩固战略伙伴关系;俄罗斯则与中方协同反恐情报共享,呼吁地区和平;美国则显露双重标准:一方面向印度输送弹药并默许其"反恐"指控,另一方面要求巴基斯坦配合调查,这种偏袒被巴方视为"将地缘利益置于和平之上"。
而从目前的态势来看,全面战争的可能性暂时不高。一方面,巴基斯坦虽然取得了空战优势,但没有进一步挑衅的迹象,反而强调克制和防御;另一方面,印度国内也面临着巨大的政治压力和军事顾虑,贸然扩大冲突将带来不可控后果。而且,双方都拥有核武器,这种高烈度对抗的底线足够让两国高层保持冷静。
当前局势的微妙之处在于,双方都试图在战争边缘试探底线。印度深知全面冲突可能触发核反击,但其"有限军事报复"的授权仍充满风险;巴基斯坦虽握有核威慑,但水资源危机可能迫使其铤而走险。
与此同时,国际调停的窗口正在缩小--若印度坚持将水源武器化,或巴基斯坦的民生危机突破临界点,任何误判都可能点燃南亚火药桶,就看接下来各方作何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