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20咬尾锁定F-35!空警3000改写制空规则

2025-07-05 13:29  头条

7月1日,CCTV-7在《砺剑》节目中,提到了"歼-20在东海上空驱离外机",引发了很多遐想--就目前来看,大家都认为"外机"就是F-35。而这次发生在东海上空的交手,也就是全球巅峰的隐身战斗机格斗。

▲节目中透露了不少细节

2022年3月,美国空军上将威尔斯巴赫在一场研讨会中,首次公开提到"F-35A与歼-20发生接触",并对和歼-20搭档的空警-500、霹雳-15大肆称赞。以现在的眼光来看,美国三军及其盟友,正不断扩大F-35装备规模,三年前F-35和歼-20的交手,绝不是终点,只是一个起点--美国海军陆战队的F-35B,在2017年1月就进驻日本岩国基地,后续不断拓展规模,预计最终将容纳48架F-35B/C。美国空军也计划用48架F-35A,取代原驻三泽基地的36架F-16。

▲F-35的服役规模并不小

如果再算上随美军航母、两栖攻击舰,常驻东亚的舰载F-35C中队,仅美军驻东亚F-35数量就超过120架。要是再加上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装备的F-35,总规模将接近300架,这个装备数量和密度,在全球首屈一指。好在歼-20的服役数量也与日俱增,尽管未必能达到"每年交付100多架"的程度,但现役数量确实不低于200架。在这种情况下,歼-20和F-35的对抗频率可想而知,只不过双方心照不宣,很少对外公开而已。

▲日本空中自卫队装备的F-35J

从技术上来讲,霹雳-15和AIM-120D,虽然将理论空战距离拓展到150千米以上,但在隐身战斗机的高端对抗中,很难实现这种理想距离。低可探测性不仅意味着远距离难以被发现,也意味着在接近到一定距离前,其反射的雷达信号往往是间断、不持续的,火控雷达锁定难度很大。再加上和平时期,机载雷达使用强度受限,因此,双方实际上仍然以近距离机动博弈为主--这也就是节目中,提到"歼-20分毫不让,与外机空中博弈"的原因。

▲歼-20为机动性也付出了很大代价

在大家印象里,远程空空导弹的成熟,使得原本至关重要的机动性能不再关键,以雷达和航电为代表的态势感知能力,成为战斗机的制胜核心,歼-20与外机机动博弈的这一幕,看起来有点幼稚和不贴近实战。但从空战模拟来看,机动的价值仍然居高不下--能量机动空战理论并未过时,战斗机的机动状态对发射空空导弹、规避来袭导弹,仍然至关重要。印巴空战中歼-10CE之所以没有表现出这一点,是因为在碾压印度空军,而这种绝对优势国内是不敢奢望的。

▲歼-10CE能打碾压局,并不意味着歼-20也可以

蓬勃发展的航空软件,和更上一层楼的动力,使得歼-20的机动性在国内现役战斗机里独占鳌头。开创六代机潮流的歼-36和歼-50,机动布局更是强得不讲道理--如今可不存在歼-20立项时,急需追上F-22A的尴尬,歼-36和歼-50的机动特征如此明显,只能说明国内认为值得付出代价,为六代机准备卓越的机动性能。而相比于中航工业对空战性能的重视,F-35由于立项时美军缺乏对手,定位于全球多用途作战,为此大幅削减了空战指标,面对始终以空战为核心使命,力图争夺制空权的歼-20,处于下风是难免的。

▲眼看F-35不足为凭,美国已经决定花费巨资升级F-22A

只不过,这种下风并不足以奠定绝对胜局,双方毕竟没有代差,其他辅助装备和机载武器,也没有拉开绝对差距。哪怕是被视为王牌的空警-500,实际上也缺乏远程发现并锁定隐身战斗机的能力。国内要想真正建立绝对优势,至少得等到第四代预警机服役--"空警-3000"和"空警-700"这类,针对隐身战斗机发展的新一代预警平台,才是真正的隐身克星。最重要的是,美国四代预警机现在连影子都没有,落后于"空警-3000"和"空警-700"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