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2024年,中俄贸易额达2448亿美元,中国连续15年成为俄罗斯最大贸易伙伴。从农产品到新能源汽车,从数字经济到绿色能源,双方合作领域不断扩展。这种基于互补性的合作模式,既抵御了外部压力,也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了"不结盟、不对抗"的新型大国关系范例。
而就在中俄联合声明发布、中国领导人抵达莫斯科并展开一系列活动的同时,另一边的特朗普,态度突然软了。当地时间5月7日,特朗普还公开表示,不会为了重启与中国的贸易谈判而下调145%的对华关税,但到了5月8日,情况急转直下。特朗普突然放话:预计中美即将在瑞士举行的贸易谈判将"具有实质性"。当被问及是否考虑在谈判顺利后下调关税时,特朗普表示"可能会",并补了一句,"对华关税不可能再高了,所以我们知道它会下降"。
这翻脸速度,和他的一贯作风倒是很一致,但从谈判的角度来看,这番言论释放了极其重要的信号。按《纽约邮报》的报道,美国政府已经在考虑最快下周将对华关税从145%降到50%到54%。虽然这个消息暂未获得白宫官方确认,但特朗普的口风变化,基本已经坐实了:美国正在试图为中美贸易谈判降温,创造一个相对"缓和"的氛围。
更进一步,有接近谈判的消息人士透露,美国还准备同步下调对南亚国家的关税,预计将调整到25%左右。这表明美国整体贸易政策正在进行调整,而不是单纯针对中国。这背后原因不难理解。一方面是美国当前的经济并不乐观,高通胀和高负债率已经成了白宫的头号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