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对白人命运"的愤怒,不禁引发另一种沉思。如果特朗普真那么关注"种族杀戮",为何在加沙问题上一直缄默?过去一年,加沙已有超过5万人死亡,其中大多数是平民、妇女与儿童。按特朗普"打印照片展示"的方式,这些照片能铺满整个白宫办公室。他是否同样愤怒?是否也在追责?答案众所周知。
这正是美国外交的双重标准:当受害者是白人,愤怒值拉满;当受害者是巴勒斯坦人、伊拉克人,甚至是非洲人,则统统归于"可接受的代价"。这不仅是一种赤裸的外交歧视,更是白人中心主义在21世纪的延续。
特朗普此次在白宫的表现,无意中揭示了当代美式霸权的一个深层逻辑:他不在乎事实,不尊重外交规则,不追求对话结果。他只在乎掌控叙事,只在乎塑造强者形象,只在乎政治自我推销。他要的不是合作,而是屈服;不是交流,而是表演。
拉马福萨的应对值得注意。他穿着笔挺西装,全程保持克制、沉着应对。他很清楚,特朗普不在乎真相,只在乎镜头。他没有爆发,也没有陷入被激怒的陷阱。他不是弱势国家的求援者,而是一位深谙西方霸权语言的非洲总统。这是一场不得不应付的鸿门宴,是对全球弱国领导人面对"强权外交戏码"如何自保的现实教材。
更具象征意义的是,当特朗普正沉浸于展示所谓"白人危机"的同时,NBC记者突然提问他关于卡塔尔赠送专机的风波,特朗普勃然大怒,试图将对方驱赶出场。拉马福萨打趣:"我可没有飞机送你。"特朗普回应:"要是你送,我也会收。"这场插曲,意外揭示出一个事实:在这个舞台上,什么都可以拿来表演,哪怕是羞辱、是外交、是人命、是事实。
这是特朗普式政治的本质,操控、煽动、表演、征服。在白宫的灯光下,不是探讨合作的谈判桌,而是一场永不停歇的、以"美国优先"为名义的政治真人秀。而那些进入这个舞台的外国领导人,面对的不是谈判对手,而是一个需要不断制造戏剧效果的"表演家"。
谁说外交不可以娱乐化?在特朗普时代,一切皆可打包为剧本,只要能赢得掌声,只要能制造对抗,只要能服务于权力。拉马福萨遭遇的,不过是这出剧本最新一幕。而这部剧,恐怕还远远没有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