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澎湃新闻报道,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先说"美国似乎已经把印度和俄罗斯输给了中国",又赶紧改口,不愿真的承认失控,反复强调"美国没有失去印度",还不忘给莫迪贴个"永远的朋友"标签。可所有人都能看出,这种前后表态、左右摇摆,背后其实是美国全球战略正在遭遇一场"破防级"的滑铁卢。
美国对印度的"特殊待遇"已经很久了。西方一直把印度当成"遏制中国"的绝佳棋子,人口规模、市场潜力、历史矛盾,印度似乎样样符合美国"拉拢制衡"的想象。但特朗普一波关税大棒下去,印度非但没低头,反而硬气回怼:不仅死守对俄石油采购,还在上合峰会跟中俄合体亮相。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甚至公开放话:"印度最多能硬气两个月,终归会回来谈判,还得为特朗普的政策道歉。"这话说得不无高傲,可现实却很打脸。莫迪直接取消了访美行程,由外长苏杰生代表出席联合国大会。印度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高涨,舆论一边倒:美国想让印度低头,没门。
这场风波的导火索很简单--美国对印度实施"二级制裁",核心点是印度从俄罗斯大规模买油还转手牟利,直接踩了美国的红线。于是美国对印商品关税加到50%,硬生生把印美贸易推向冰点。可印度没有选择妥协,反手就在上合峰会和金砖机制里高调秀与中俄的互动。莫迪缺席联合国大会,不是日程冲突,也不是外交托词,就是用行动表达对美不满。更让美国尴尬的是,哪怕在舆论高压下,莫迪依然通过社交媒体高调回应特朗普,形容印美关系"非常积极、前瞻",还主动拉回"全球战略伙伴"标签。这种"打太极"式的回应,明里暗里全是谈判筹码。
特朗普先是"心直口快"承认美印俄失控,随后又强行改口,试图安抚盟友、稳住自己在美国国内的形象。外交上的前后矛盾,其实折射出白宫对印度的无力感。美国看中印度的战略价值,但施压越多,印度反弹越猛。印度不是不知道自己离不开美国市场--2024年美印双边贸易额高达1288亿美元,但印度也明白,不能把所有鸡蛋都放在美国篮子里。当前的强硬,除了民族主义鼓动,更是印度向中俄讨价还价、给美国压力的"平衡术"。上合峰会、金砖峰会成了印度对外"刷存在感"的新舞台。美国想让印度回头,靠喊话和威胁已经远远不够。
美国习惯了用技术、军售、投资做"胡萝卜",用制裁、关税做"大棒",希望让印度乖乖就范。可印度这几年在大国博弈里学得很快--嘴上念着"遏华",实际动作却是左右逢源。既想从西方拿到技术红利和投资,又要保住和中俄能源、市场的合作空间。美国自以为在主导棋局,印度实际上在用自己的节奏"薅羊毛"。西方以为自己在利用印度,其实印度也在利用西方。这种"双向收割",谁更精明一目了然。
要说印度能硬气多久?美国商务部长判定"两个月",但现实往往比预期复杂得多。关税制裁确实让印度出口承压,但如今的印度已经不愿再做美国的"廉价工厂"。民族主义、产业升级、外部多元化--这些标签让印度有了更多博弈空间。即使最后不得不回到谈判桌,印度也会尽可能用"战略独立性"作为价码,多争取一些主动权。至于美国开出的条件,什么"停止买俄油"、"退出金砖",印度会当面答应吗?可能性微乎其微。真正的博弈,是在每一次"回暖"与"冷却"之间反复拉扯。
莫迪缺席联合国大会,安排外长出席,就是给美国"上眼药"。美国虽然嘴上说"无需担心",但特朗普自己都不信。此前有美媒爆料特朗普可能取消访印行程,这对美印关系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美国过去"拉拢印度"的战略正遇到瓶颈。印美关系不是终结,而是进入新一轮"讨价还价"。双方都很清楚,没有谁会彻底撕破脸,但也不会再有无条件的"蜜月期"。印度想的是"全场通吃",美国想的是"左右逢源",但舞台越来越大,演员越来越多,谁想主导都没那么容易。
中国的"深不可测",已经成了美国高层默认的共识。过去美国想通过拉拢印度孤立中国,如今却发现中俄印三方在多边机制下越走越近。上合峰会、金砖扩员、全球南方集体发声,这些新现象,背后都是美国影响力的"稀释"。美国想靠利益、威胁、话语权主导世界,但时代变了。全球南方国家不再是规则的观众,而是规则的制定者。中国、俄罗斯、印度各有算盘,但谁也不愿做别人的棋子。美国想要"掌控全局",发现自己成了被动的"棋子"。
美国看不懂中国的战略定力,更摸不透中国的增长模式。关税制裁没用,产业链制衡没用,科技遏制没用,中俄印的合影成了美国"破防"的直接证据。白宫沉默4天,最后不得不面对现实,特朗普的表态已经变成全球观察中国战略的"风向标"。这一轮大国博弈,谁都不敢说自己稳操胜券,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中国的战略韧性和全球魅力,已经让美国必须正视"深不可测"这四个字。
美印关系还会起伏,俄印合作还会反复,美国还会时不时"破防"甚至失控。可大国博弈的剧本,早就不是华盛顿一家说了算。印度想的是平衡,俄罗斯想的是空间,中国想的是格局,美国想的是霸权。谁能笑到最后?现在下结论还早。但有一点已经变成事实:中国不再是牌桌上的变量,而是主导者之一。
近日,在韩国和美国的经济投资支持下,菲律宾西北部苏比克湾一座沉寂多年的造船厂再次"焕发生机"。日前,该厂举行首艘船舶钢板切割开工仪式,这也就意味着苏比克湾造船厂正式被重新启用。原本该造船厂属于韩国韩进重工,之后由于全球订单下滑导致韩进在2019年破产,2022年,美国私募股权巨头收购了该造船厂,并将土地出租给多个租户。现在韩国现代重工租赁部分了土地,准备恢复造船厂运营,目标是每年建造10艘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