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企闭口不提磁铁价格,这就“中国失去优势”了?

2025-07-15 16:30  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 阮佳琪】

"我可不想押注一批会输的马。"去年谈到MP Materials,CNBC分析师吉姆·克莱默(Jim Cramer)就垮了脸,直言不看好这家公司,称其市场表现"令人失望"。

如今,在美国国防部巨额投资和政策倾斜的鼎力扶持下,这家本已苟延残喘的全美最大稀土生产商,俨然被视为有望终结中国稀土主导地位的"野心之作"。

但叮咣砸钱真能"力挽狂澜"?《华尔街日报》给出的答案难言乐观。美媒14日报道指出,从MP Materials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美国生产商在重振稀土产业的道路上障碍重重。

中国在稀土领域仍手握多张"王牌":不仅坐拥全球顶级矿山,还拥有廉价的加工化学品、大量技术精湛的工人队伍,以及处理有毒稀土矿废料的成熟能力。这让美国稀土产业的复兴之路,每一步都走得步履蹒跚、坎坷重重。

目前美国唯一稀土矿--芒廷帕斯稀土矿。视觉中国

据《华尔街日报》介绍,MP Materials的联合创始人詹姆斯·利廷斯基(James Litinsky)与迈克尔·罗森塔尔(Michael Rosenthal)涉足稀土行业,纯属偶然。

自20世纪中期以来,加州莫哈韦沙漠的"帕斯山"(Mountain Pass)矿床便成为稀土开采重镇,数十年间主导全球产量。直到2015年,因无力与中国企业竞争,运营这座矿的公司宣告破产。

这吸引了利廷斯基哥俩的注意。当时他俩都持有这家破产公司的债券,眼看几乎没有人想收购这座矿,担心这项关键战略资产会被弃置,于是在两年后接下了芒廷帕斯矿的控制权。

接手后,MP Materials急需快速盈利,但利廷斯基和罗森塔尔很快傻眼了:矿石开采后,必须经过复杂的工艺,将稀土元素从岩石中分离出来,并进一步提纯为单一元素。而除中国外,几乎无人掌握低成本实现这一过程的技术。

招人更是难题:当时,这座位于偏远地区的矿山,除了仅有的8名工人,周围全是野驴。

"我们没钱,只有8名员工,矿山早已破产,所有人都觉得美国搞不定稀土,"罗森塔尔回忆道,"我们没法去找工程师,对他说'想离开(全球矿业巨头)力拓集团来我们这儿吗?'"

后来,MP Materials与中国稀土企业谈成协议:由中企提供前期资金,换取MP Materials的少量股权。中企再将MP Materials的矿石销往中国,由中国买家精炼后制成磁铁。

随着公司逐渐站稳脚跟,MP Materials用这笔合作收入,启动了自主稀土处理业务,美国国防部也陆续提供了约1亿美元拨款。

利廷斯基相信,公司的战略重要性最终总会转化为财务回报。因此MP Materials需要学习如何真正制造磁铁,而不是仅仅加工矿石,然后把矿石卖给别人。然而,大幅削减美国稀土行业对中国的依赖并非易事。

中国在全球稀土供应链中的份额,分别为矿业、精炼、磁铁制作。《华尔街日报》制图

首先是人才困境。美国稀土磁体产业几近断代,有商业经验的从业者多已六七十岁。MP Materials在全球范围内搜罗技术人才,最终招募到一名曾任职欧洲磁体工厂的高管,以及其他非中国企业出身的专家。

为领导这一项目,MP Materials还聘请了冶金学家艾伦·伦德(Alan Lund),他曾执掌一家高性能金属合金研发公司。伦德则费尽周折,找来了通用汽车这家愿意签订长期销售合同的核心客户。

在寻找生产设备时,MP Materials又因为不想从中国采购机器陷入了新的麻烦。他们转而从北美和欧洲寻找气流粉碎机、熔炉等设备供应商,而这些设备不仅价格更高,交货周期有时甚至长达近两年。

更关键的是技术壁垒。MP Materials还必须掌握制造高品质磁体所需的复杂工程技术,比如"晶界扩散技术"(GBD)。但在中国这样"老玩家"之外,其他国家都鲜有突破。

一通折腾下来,到2023年,MP Materials终于成为美国唯一能够实现稀土商业化分离的企业,得以绕过中国精炼厂,直接向美国、日本、韩国的买家供货。但MP Materials始终未能压低成本,产量也无法提升,导致公司难以持续盈利,市场表现绿得发油,这才有了开篇CNBC分析师的那句嘲讽。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西方稀土企业常常指责中国企业"获得过多政府补贴";可一旦轮到自己,他们又说,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击败中国的价格优势实在是太难了。

千呼万唤下,美国政府的扶持来了,但这项政策"独宠"MP Materials:根据上周公开的一项协议,美国国防部将以接近当前市场价两倍的价格,为MP Materials设定最低采购价,并保证采购该公司生产的磁铁。

分析人士警告,这一即刻生效的定价机制固然对生产商有利,但可能会推高汽车制造商等下游消费者及客户成本。

《华尔街日报》提到,就在几个月前,当中方今年4月以稀土管控措施,反制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后,有汽车供应商以超过15美元的价格,为一批常规售价不到40美分的微型磁体买单。这就已经让他们叫苦不迭了,而MP Materials的生产成本至少还要比中国高出50%。

据路透社披露,美国国防部为MP Materials两种最常用稀土钕和镨,设定了每公斤110美元采购价,略高于咨询公司Project Blue认为未来满足市场需求所需的每公斤75至105美元的价格区间。而当前市场价格约为63美元。

美媒指出,对于一些美国企业而言,在"保障供应链安全"的这面政治大旗下,被迫接受高额溢价,恐怕也只能咬碎牙往肚子里咽。

美国政府目前的诸多政策倾斜,几乎都是为MP Materials量身打造的。吃不到肉,连口汤都喝不上,这也让其他同行心生不满、怨声载道。

有西方竞争对手发牢骚,称美国政府如此大手笔投资单一企业,可能会挤垮其他有潜力的初创公司,从而损害美国的长期竞争力。

一家稀土企业的高管就酸溜溜地说道,"美国政府这是在选赢家定输家。他们似乎把宝都押在了一家公司上。"

利廷斯基这会儿也不说什么"促进行业发展"的空话了,直接摊牌了:只有MP Materials先站稳了,全行业才能好起来。(a secure MP is good for the overall industry)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 (CSIS) 关键矿产安全项目主任格雷丝琳·巴斯卡兰(Gracelin Baskaran)甚至已经开始"半场开香槟"了。她声称,"随着我们开始在美国和其他地方建设永磁体制造设施,中国开始失去优势。"

但《华尔街日报》坦言,挑战依然存在:随着磁体产能提升,MP Materials需要的重稀土量将超出其加州矿山的供应能力,而中国以外的重稀土生产商寥寥无几,获取难度极大。此外,大型新工厂的建设与运营过程中,也可能涌现新的变数。

总部位于上海的咨询公司TidalWave高级合伙人、前上海美国商会副会长江凯明(Cameron Johnson)预计,美国等一些国家的稀土供应多元化战略面临时间、成本和人力资本等众多挑战,"光是所需时间就至少要10到20年,成本则至少数以万亿美元计,而且人才要从哪里来?谁懂得如何加工这些材料?谁了解提纯工艺?如何达到高纯度?这些人才在大多数国家都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