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焦点:为何家暴男最终走向杀人?法院会怎么判?
这起案件不仅是简单的故意杀人,更折射出家暴恶性升级的典型轨迹。那么,吴某的行为在法律上如何定性?他可能面临怎样的刑罚?
1. 构成故意杀人罪,情节特别恶劣
根据《刑法》第232条,故意杀人罪最高可判死刑。吴某的作案手段极其残忍(17次斧击),且存在预谋(携带凶器、威胁杀人)、毁灭证据等加重情节,极可能被判处死刑。
2. 家暴史是否影响量刑?
加重情节:长期家暴显示吴某主观恶性极深,法院可能从严惩处。
不构成"激情杀人":激情杀人需被害人存在严重过错(如挑衅),而本案中,文某仅是提出分手,完全合法合理。
图片来自中国新闻周刊
深度解析:家暴为何屡屡演变成命案?
从经济控制到肢体暴力,再到最后的致命报复,吴某的行为符合家暴"控制-升级-极端化"的典型模式。
1. 经济控制:吴某长期依赖文某的工资,失去经济来源后,将她的独立视为威胁。
2. 暴力循环:家暴者往往在"施暴-道歉-再施暴"中循环,最终走向极端。
3. 社会纵容:周围人的"劝和"无形中助长了施暴者的气焰,让受害者更难逃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