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企或是"幕后推手"
或许,日产是更愿意主动与本田"合并"的那个,假如消息成真的话。不久前有媒体报道,至少有两名日产高管证实,日产汽车正在到处寻找新的投资者,否则日产汽车将会在12~14个月内破产,因为预估账上的现金只够撑到那时候了,没有新的投资人输血就必死无疑。为保住现金流,日产决定将全球产能削减20%,并裁员9000人,同时大规模压缩公司销售、一般和管理费用。日产汽车CEO内田诚带头,管理委员会的成员也紧跟其后,自愿削减50%的薪酬。同时日产还出售了三菱10%的股份,以筹得686.4亿日元的现金来应付开支。
日产传出"快破产"消息是因为卖不动了么?并不是。今年前三季度,日产汽车的全球销量为250.58万辆,同比微增0.4%,虽然销量没有下降但是利润却暴跌,今年的第二季同比去年从1286亿日元降低到了仅9.95亿日元,而第三季度直接净亏损了93亿日元。
日产并非唯一一家利润下滑的国际汽车巨头,丰田、本田、大众、宝马等品牌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中国汽车品牌的崛起是一个重要原因,不仅是中国汽车市场,海外市场同样如此。泰国市场中国汽车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了10%,沙特和澳洲已经达到了15%,墨西哥和以色列甚至达到了25%。中国品牌市占率的提升,也就意味着国际巨头的份额在下降。
本田、日产双方在电动化技术上,都属于走在前列却没有在大规模推广上获得优势,中国新能源车企的崛起,是制约国际巨头成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日产与本田双方在电动化、智能化上,都没有了明显优势,于是,有不少网友调侃"日产或者本田不如接盘极越,以更低成本取得智能化、电动化的领先地位"。
在中国车企的压力下,国际大厂选择抱团取暖也并不意外。但也不用过于惊诧,不少你听过名字的知名车企或者汽车品牌,都是曾经抱团合并而来。不少品牌名字就很直观,例如奔驰戴姆勒、捷豹路虎,还有现代起亚,标致雪铁龙等等。分分合合,在国际汽车市场,并不稀奇。
如果本田与日产真的走向合并,在超过百年的世界汽车史上不过又是一次"常规"的合作。但不常规的是,这次巨头车企的合并,我们开始看到中国车企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