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频繁南下的冷空气与暖湿气流相遇,我国中西部部分地区也进入了一年当中降雨最为频繁的时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华西秋雨。华西秋雨已霸场多时,四川盆地到河南西部这一带,未来的秋雨将会连绵不断,一些地方的累计降水量将会超过250毫米。海上情况也是复杂而热闹,西北太平洋上有3个台风胚胎蠢蠢欲动,大概率都会发展成为台风,也就是说17号台风、18号台风、19号台风会相继生成,9月的台风真的有点密。
华西秋雨"霸屏"上线,夜雨成常态
自入秋以来,西南地区到黄淮一带的朋友,几乎每天都在和雨水打交道。这正是典型的"华西秋雨"在发威。这场秋雨主要影响区域从四川盆地一路延伸至陕西南部、重庆、湖北西部,甚至波及河南西部,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堪称"秋雨界劳模"。
为何华西秋雨如此"耐力十足"?这背后是副热带高压与冷空气的持续角力。秋季,冷空气频繁南下,而暖湿气流仍盘踞西南,两者在华西地区交汇,形成稳定降雨带。更令人无奈的是,这场秋雨还特别偏爱"夜班"--夜雨率极高,常常是白天阴沉,入夜后雨势增强,导致地质灾害风险持续攀升。四川、重庆、陕西等地部分区域累计降雨量已突破250毫米,局地甚至出现大暴雨。
三台风海上"扎堆",路径各怀心思
如果说陆地上的秋雨是"慢性子",那海上的台风就是"急性子"。短短几天内,西北太平洋接连生成三个台风胚胎,极有可能全部发展为正式台风,形成罕见的"三台共舞"局面。
其中,17号台风"米娜"已经生成,正向粤东沿海靠近。但它的命运并不简单--当它接近我国时,恰逢冷空气南下,两者交汇可能导致其路径突变,甚至出现90度大转弯,转向东北方向移动。虽然登陆我国的概率下降,但仍可能给广东东部、福建南部带来强风暴雨。
而真正值得警惕的是18号台风"桦加沙"。目前各大气象机构预测,它将迅速增强,极有可能发展为超强台风,甚至有望冲击"风王"宝座。预计23日前后,"桦加沙"将进入南海海域,24至25日逼近广东和海南沿海。其强度之强、影响范围之广,或将对华南沿海造成显著风雨影响,需提前做好防范准备。
至于19号台风"浣熊",目前结构尚不稳定,路径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它可能向西影响越南,也可能北上靠近我国海南或广西沿海,未来动向仍需持续关注。
南方降雨再升级,南海风浪加大
受华西秋雨和台风外围系统共同影响,18日,我国黄河以南地区将迎来新一轮强降雨过程。四川盆地东北部、重庆北部、陕西南部等地局部将有大暴雨。
与此同时,随着台风"桦加沙"靠近,广东、福建等地的降雨也将明显增多增强。华南沿海不仅有台风雨,还可能叠加冷空气,形成"冷暖对撞"的激烈天气,局地短时雨强大。
海上风力同样不容小觑。18日,南海中北部海域将出现7-9级大风,阵风可达10-11级,台风中心经过的附近海域风力更强。
北方秋凉明显,南方高温退场
天气的转变不仅体现在降水,气温也在悄然变化。北方地区秋意渐浓,昼夜温差加大,早晚体感寒凉,部分地区最低气温已降至10℃以下。像北京、石家庄、太原等地,清晨出门已需穿上外套,老人和儿童更要注意适时添衣,谨防感冒。
而曾经历高温"烤验"的南方多地,高温天气也终于按下"暂停键"。随着冷空气渗透和降雨影响,江南、华南不少城市气温将创下立秋以来新低。像长沙、南昌、广州等地,最高气温将回落至30℃以下,体感明显转凉,秋意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