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位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奠基者离我们而去了。据悉,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原院长、"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周光召院士,因病医治无效,于8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周光召是谁?他是当之无愧的理论物理学泰斗、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早在1958年,他就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粒子的螺旋态振幅,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方法;1960年,他推导出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PCAC),成为国际公认的PCAC奠基人之一。这些研究成果,用国际同行的话说,"震动了杜布纳"!
然而,最令人敬佩的,是周光召毅然决然投身祖国核武器研究的赤子情怀。上世纪50年代,当得知苏联撤走核专家、断言中国十几年内造不出原子弹时,正在苏联的周光召十分愤慨。他立即召集在苏的中国专家研讨,并主动给国内写信请战。这份报国之心,这种攻坚克难的决心,至今令人动容。
1961年,周光召奉命回国,隐姓埋名近20年,专心致志搞原子弹研制。在他和一批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他们又接着搞出了氢弹。两弹一星,周光召功不可没。正是有了这些科学巨匠前赴后继的努力,才有了新中国核工业的崛起,有了我们在国际上的地位和话语权。
后来,周光召出任中科院院长,他领导中科院推行改革,把原本封闭僵化的科研体制,改造得开放、流动、充满活力。科学面向经济、成果转化、院校结合……在他的影响下,中国科技事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最杰出的物理学家""震动杜布纳""两弹元勋"……对周光召的赞誉数不胜数。然而,他本人毕生简朴低调,把所有心血都献给了国家的科技事业,特别是核武器研制。如今,这位功勋卓著的老人离我们而去了。但他的精神,他对科学的执着、对祖国的赤诚,将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