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当局拟向美国采购至多100亿美元军备,“特朗普不会‘出卖’我们”(2)

2025-02-18 18:23  观察者网

本月13日,特朗普在白宫签署备忘录,宣布将对美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并再度点名台湾"抢走"美国的芯片生意。"我们希望这些业务能回到美国。如果不把它带回来,我们会不高兴。"路透社称,这都让台湾感到不安。

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又在一些动作中发出不同的信息。美国国务院日前被发现修改了网站上的"美台关系事实清单",删除了"不支持台湾独立"的表述,还强调美国与台湾地区在半导体等关键供应链方面的合作,声称美国"将在适当情况下支持台湾加入国际组织"。

路透社17日声称,尽管特朗普的关税威胁影响了岛内对其对台立场的"乐观情绪",但台官员从特朗普政府处看到了"令人鼓舞的迹象"。按照前述"消息人士"的说法,台当局不认为特朗普会"出卖"台湾利益,同大陆方面达成"重大交易",而是更关注对半导体加征关税。"消息人士"还称,在美国外交人事大变动中,"美国在台协会"现任会长谷立言得以留任,也是美国对台湾承诺的另一个"迹象"。

不过,岛内对此有许多不同看法。台湾铭传大学副教授杨颖超18日投书台媒说,岛内有声音认为台湾应继续紧密配合美国,以深化供应链合作,让台湾的经济利益与美国高度绑定,从而换取安全保障,故对于美国务院修改网站措辞,只需表示欢迎足矣,但相关说法恐怕是文不对题。

杨颖超指出,从美国与邻国加拿大、墨西哥的关税纷争就可看出,特朗普所认的"理"是零和竞争,不是互利共赢,"在此观点下,连经贸与安全关系更紧密的加拿大与墨西哥都要被关税教训,台湾谈供应链共荣恐怕并非站在美国的'理'上"。

杨颖超认为,即使配合美国需求,成果也无法"外溢"到"保障台湾安全"。他表示,由于美国国力不如往昔,在近期对外事务的处理上,特朗普更注重"因势利导",即让美国利益最大化,这往往意味着牺牲更弱方的利益,像是最近乌克兰就被排除在美俄和谈之外。他分析,美方网站修改什么内容不重要,"这恐怕只是美国务院放出的外交迷雾,让人看不清特朗普对待弱方的真实想法"。

在台湾时政评论员王炳忠看来,特朗普此举意在低成本"做大"台湾牌,"对大陆毫发无损,却已足够逼台湾'感恩戴德'加紧纳贡"。他17日在社交媒体上写道:"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准备和中国大陆谈判的起手式,'台湾牌'成了特朗普拿来交易的筹码,也就是台湾已上了人家中美谈判的'菜单',这对台独会是好事?"

王炳忠补充,前任拜登政府时期,美国务院网站也曾修改涉台表述,但下个月就又改了回去,"至于新增的那段文字,才是大有玄机,说是要'两岸人民都接受的方式'来处理台湾问题,这不正好打脸台湾不分蓝绿的政客都爱说的'台湾前途由台湾人决定'?"

"台湾对美依赖越重,美方要价就越多"

就在特朗普威胁对台湾芯片征税之后,台当局经济部门上周派代表团访问华盛顿,试图与特朗普的核心圈子建立联系。但据三名知情的美国官员向美国《纽约时报》透露,这一努力到目前为止收效甚微,台当局同特朗普政府的互动很有限。有美国前情报官员认为,此前"挺台"的一些美国政客并未进入特朗普新内阁,这很能说明问题,表明台湾在某些方面押错了宝。

作为对特朗普威胁的回应,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14日还召开安全高层会议,称新一年将优先推动以下三大工作:提高防务预算,让其达到生产总值(GDP)的3%以上;持续推动安全法制改革,应对大陆的"统战";以及与盟友合力打造所谓"全球民主供应链",提出"全球半导体民主供应链伙伴倡议"。

这一表态很快引发担忧。"赖清德所谓的三大应对策略,究竟是保护台湾的坚实防盾,还是不得不缴纳的保护费?"联合新闻网14日发表社论质疑,在"不对称作战"成为主流的今日,台湾一味增加硬件投入,且不见得买得到想要的军备,是否真能有效提升台湾的防御能力。

"此举是否会加剧台湾对美军事装备的依赖,进一步丧失自主性?"联合新闻网写道,"面对美方的予取予求,3%恐怕还不见得能让特朗普满意,何况按照之前美方的主张是希望台湾将国防预算拉高到占GDP的5%。"

按照台湾政治大学财税系教授陈国梁的计算,如果防务预算要达到GDP的3%,即约7500亿元新台币,就要再增加1000多亿元新台币。陈国梁14日分析,这势必排挤其他施政资源,产生副作用,且无法创造对内经济效益。国民党"立委"赖士葆则警示,台湾防务预算"未来会逐年上升,这是可怕之处"。

"人民应该反思赖政府作为是否符合台湾利益。台湾固然必须跟美国谈,但要认清的是,我们对美依赖越重,他们的要价就越多。"杨颖超警示道。台湾《中国时报》此前分析,台湾要促进两岸民间的"善意累积",才更有底气与特朗普谈判。杨颖超也认为,台当局在对美谈判前,先与大陆达成一定程度的交流,才是有立竿见影效果的布局,"问题是,民进党政府愿意这么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