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幼年惜福,成年造福,老年享福
中国社会,一般以"幼年惜福,成年造福,老年享福",为人生三阶段的要则。
幼年承受先祖、父兄福荫,不可不爱惜,必须养成勤劳、节俭、努力的良好习惯。
成年人在社会上服务,应该尽心尽力,把工作做好,趁年轻力壮,多多造福社会。到了年老力衰,再来享福不迟。
现代人的想法,却有些不一样。
以儿童的天堂、成年人的战场为号召,自然逃不掉老年人的坟场这样令人悲伤的结局。
范仲淹这一家人,历经八百年而不衰。他出身非常清寒,过着十分贫困的生活。
后来当了宰相,生活方式也不敢有多少改变。收入多的时候,就想到还有很多贫苦的人,赶快设法去救济他们。
能够把自己的福报,拿出来和大家分享,才是真正的大福报。
人类的行为,并不是样样都有功过。血脉的流行、心房的跳动、一切生理方面的机械行为,即无所谓道德或不道德。
儿童、疯子、刽子手的行为,若不是非意识,便是无意向,都不能用道德来加以评量。
杀人原本是坏事,但是刽子手杀人,不是出于本人的意向,所以无罪。
我们所说的功过,是指有意识或有意向的行为。
善恶是意志的善恶,并不是行为的善恶,所以善意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