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加征关税至125%之际,90艘货船已经在从中国驶向美国西海岸,美国民众为何对中方船只抵港心存忧虑?特朗普时期加征的关税,最终是由哪一方在承担后果?与此同时,来自美洲的货轮正密集驶向中国港口--彭博社10日援引消息人士透露,中国大豆进口商于本周初阶段已从巴西完成至少40艘货轮的大豆采购订单。
在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实施一系列高额关税举措之后,局势的后续影响正逐渐显现。近期,有超过90艘中国货船陆续驶抵美国西海岸。然而,等待接收这批货物的美国商家们,却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之中。
一位从事进口业务的美国女老板无奈地表示,货物目前已被海关"卡住",原因在于她实在无法承受高达145%的关税负担。在她看来,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都难以承受如此沉重的关税压力。她透露,自己原本可以接受10%甚至20%的关税,为此她还与中国10多家制造商共同探讨应对方案,制造商们也愿意分担一部分关税成本。但当关税税率飙升至145%时,这一负担已远超双方承受范围。无奈之下,她只能通知中国生产商暂停后续生产。对于未来,她感到极度绝望,因为自己的事业正面临崩溃边缘,而她作为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还有三个孩子需要抚养。
事实上,像她一样陷入困境的美国商家并不在少数。在洛杉矶,聚会用品和玩具店老板加西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展示了店内琳琅满目的商品,几乎全部是"中国制造",包括气球、丝带、包装袋以及各类玩具。加西亚忧心忡忡地表示,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将导致这些商品价格翻倍甚至更高,他担心自己会因此失去工作,"现在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自美国进口商至下游二级市场经营者,均对关税上调可能引发的经营危机表示深切忧虑。终端消费市场亦出现恐慌性购买行为,美国普通民众普遍担忧商品价格将出现大幅上涨,纷纷启动囤货模式,对日用消费品和食品等生活必需品展开集中采购。据外贸行业资深从业者分析,当关税税率攀升至54%时,相关贸易业务已无利润空间,此后继续上调税率将失去实际意义。
特朗普实施高额关税政策后,一个关键问题浮现:这些关税成本最终由谁来承担?在中国市场,卖家们采取了不同的应对策略。一部分卖家选择提高商品价格以覆盖关税成本,而另一部分则考虑放弃美国市场,转而开拓其他国际市场。然而,关税问题的复杂性远不止于此。在外贸领域,FOB和DDP是两种常见的贸易术语。在FOB模式下,关税通常由买方承担,这不会直接增加中国卖家的成本。事实上,欧美国家在与中国的贸易中,常常采用这种模式,他们只需在收到货物后加价销售,从而简化了交易流程。相反,DDP模式则要求卖方承担关税,这增加了卖方的风险。自中美关税冲突升级以来,已有美国进口商主动向中国企业提出建议,希望将交易模式从FOB改为DDP,并要求中国企业对商品进行降价。
在FOB贸易模式下,美国进口商需承担所有关税,这些费用直接计入成本,并最终转嫁给美国消费者。面对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的高额关税,若进口商继续承担全部关税成本,这些额外费用无疑会进一步加重美国消费者的负担。在此背景下,美方提出将贸易条款转为DDP模式,但这并非要求中方承担全部关税,而是希望中方分担部分关税。如此一来,特朗普政府加征的关税将由出口商、进口商以及美国消费者共同承担。因此,从本质上看,关税战没有真正的赢家。然而,这种做法仅能勉强维持基本的贸易链条,其稳定性极为脆弱,极易因各种因素而崩溃,进而导致中美贸易彻底脱钩。
但中方对此并不感到担忧。事实上,自特朗普1.0时代发起贸易战以来,中方便有意识地减少了对美国的出口额。目前,这一比例已降至14.7%,对中方整体经济的影响相对有限。美国若对全球发起关税战,最终受苦的将是美国普通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