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建立封神宇宙,难点不在技术,而在好故事
饺子导演在采访中说,制作《哪吒》系列时,有一个后期因为任务太繁重离职了,跳槽到另一家特效公司,没想到接的外包还是《哪吒》的。这也说明,中国的动画人才其实并不多。
当初《流浪地球》上映的时候,吴京说,我给中国的科幻电影工业化留下了7000个种子,哪怕《流浪地球》失败了,这7000个种子在未来几年将会长成参天大树,为国产电影工业化做出重大贡献。
现在来看,吴京这句话并不夸大。
这之后,《刺杀小说家》、《万里归途》等电影都是这个团队做的,呈现出来的特效技术,也是比较厉害的。《哪吒2》的爆火,肯定会促进整个产业进一步繁荣,会有很多有志之士投身到这个行业。
但也有一个问题,就是国产动画还是没有脱离"反抗"这个主题。
不管《大圣归来》、《哪吒》系列,还是《杨戬》,一以贯之的主题还是"我命由我不由天",很少看到其他内容,像宫崎骏的《千与千寻》的哲学思辨、皮克斯做的情感细腻的类型片,还是比较少。
为什么这些的动画片可以大卖,我们不可以?因为好片太少了。
中国的特效、画面、美术,夸张点说,其实跟世界前列水平相差并不多,就是需要讲好一个好故事。希望《哪吒2》的出现,让这些好编剧们愿意投身到这个行业,不要让下一部大作再等三五年。
光线在《哪吒1》大爆的时候,推出了封神宇宙的衍生作品《姜子牙》,借着《哪吒1》大爆的趋势,也卖了17亿票房,但因作品本身质量不是那么好,导致续集到现在都没有什么动静。
《姜子牙》证明了姜子牙这一角色在封神宇宙里是可以扩充的。随着去年《黑神话:悟空》爆火,杨戬这个角色在国民度上又提高了一个档次,也是可以发散的一个点。
在乌尔善的《封神》里,纣王和妲己的角色,包括三方阵营,和原著大相径庭,但《封神1》获得了成功。在《哪吒》系列,哪吒、李靖、殷夫人,跟过往的作品相比,除了名字一样,性格还有形象都是不一样的。
其实,封神宇宙里面有很多人物,都是可以独立成片的,唯一的难点不在技术,而在于怎么让这个人物做到合乎逻辑,让大众接受。并不是不是一味地把人物的背景故事原封不动搬过来,不做更改。
封神的故事国民度比较高,观众对比较熟悉,如果不做创新,是很难做好的。
【4】电影剧情一旦太复杂,票房一般都不会好
《哪吒1》里没有复杂的人物,《哪吒2》里,能称得上复杂的人物的就只有申公豹。
像哪吒、敖光、敖丙、无量仙翁,相对来说是比较片面的,都是侧重于某一方面,身上可以去过度解读的东西不多。而申公豹是一个比较完整的人物。
当然,一旦电影太过复杂了,票房肯定是不好的。那就要看创作者的取舍,如果他是追求艺术性,是向奖项出发的,那就做的复杂;如果是向票房进发,就做的直接明了,观众看得也爽,不用去动脑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