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国宁两败俱伤也不给美国一个台阶?

2025-05-09 21:50  头条

5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面对记者的提问,再次展现了他标志性的"即兴外交"风格。当被问及是否可能寻求中国帮助调解乌克兰冲突时,他一改此前对中国的强硬姿态,罕见地表示"这是很自然的事情……我认为可以,是的"。而就在前一天,这位商人出身的总统刚刚在关税问题上完成了三天内的第二次立场反转--从5月7日宣称"不会为谈判降低关税"导致美股暴跌,到8日突然改口称"145%的关税已到顶,未来势必下调"。这种戏剧性的转变,让国际舆论再次聚焦于特朗普政府的反复无常。

7日,当天美联储宣布维持利率不变后,特朗普在记者会上突然抛出重磅言论:"不会撤回或下调关税。"他甚至表示中美高层会谈是中国主动提出的,声称"他们应该回去好好研究一下档案"。这一表态迅速引发市场恐慌,美股三大指数应声下挫。然而,仅仅24小时后,特朗普在白宫再次面对媒体时,语气突然软化:"145%的关税已经到顶了,不能再高了,因此必然要下调。"

他同时透露,中美将在本周末展开"实质性谈判",并称中方"希望以优雅的方式推进"。这种戏剧性的转变,可以看出特朗普的策略始终在"极限施压"与"寻求台阶"之间摇摆。特朗普的反复无常,背后是美国经济日益严峻的现实。根据美国商务部数据,自4月中美互征惩罚性关税以来,双边贸易额同比下降42%,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不降反升,达到每月380亿美元。更严重的是,145%的关税直接推高了美国企业的生产成本--40%的中国商品被用于美国制造业供应链,包括半导体、汽车零部件等关键领域。

特斯拉、苹果等企业已公开警告,若关税持续,将被迫转移生产线,导致美国本土至少50万个就业岗位流失。除了经济压力,特朗普的策略还深深植根于国内政治算计。2026年中期选举日益临近,他需要在"铁锈带"蓝领选民面前展现强硬姿态,同时安抚华尔街和跨国企业的不满。这种矛盾在5月8日的记者会上表露无遗:他一方面宣称"中国必须作出让步",另一方面又暗示"降低关税是可能的"。

更值得玩味的是,特朗普在释放关税缓和信号的同时,在5月8日又突然抛出请求中国调解乌克兰冲突的话题。这种"议题捆绑"策略,既试图在谈判中增加筹码,又想转移国内对经济困境的注意力。然而,面对特朗普的反复,中国始终保持着战略定力。5月9日,中方应美方请求,在瑞士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举行会谈。中方明确表示,谈判的前提是美国必须取消单边加征的关税,展现诚意。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强调:"如果美国说一套做一套,中方绝不会答应。"

这种立场背后,是中国对国际经贸规则的坚守。自特朗普政府发动"对等关税"以来,中国已通过WTO诉讼、稀土出口管制等手段进行反制,并与欧盟、东盟等建立联合阵线,形成对美博弈的战略支点。因此,特朗普必须意识到,中方的善意接触不等于让步,单边主义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从关税博弈到乌克兰问题,特朗普的"即兴外交"再次暴露了其政策的内在矛盾:既要维护"美国优先"的政治口号,又不得不面对全球化时代的经济现实。三天内的两次改口,表面上是策略调整,实则折射出美国在单极霸权衰落过程中的焦虑与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