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为何要"火中取栗"?
看到这里,或许你会问:泽连斯基,乌克兰的总统,难道真的把自己的精力和资源都投向了叙利亚?不管是乌克兰正在进行的战斗,还是即将到来的政治风暴,泽连斯基为何还要在这时,选择与美国联手,把叙利亚也作为对抗俄罗斯的一块棋子?这背后,或许有着更深层次的战略考量。
"分散俄罗斯兵力"的战略算盘
回顾过去几个月,乌克兰在东部战场的压力可谓空前。节节败退的局面,迫使泽连斯基在战略上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在俄罗斯的反攻下,乌克兰不仅在东部战场寸土不让,甚至还不惜派出大军,向俄罗斯本土发动攻势,尤其是库尔斯克地区。尽管面临巨大的军事压力,泽连斯基依然坚持通过不断加码战斗,以期在未来的谈判中占据有利位置。
更令人震惊的是,乌克兰不仅把目光投向了自己家门口,还计划通过外部的冲突,进一步扩大战斗范围。格鲁吉亚的例子便是最为典型的尝试。虽然格鲁吉亚拒绝与乌克兰合作,但这并未打消乌克兰的野心。泽连斯基的最终算盘,便是通过对叙利亚内战的"介入",分散俄罗斯在多个战场上的兵力。叙利亚政府的存续,基本得益于俄罗斯和伊朗的支持,乌克兰通过与美国的合作,训练叙利亚反政府武装,武装他们与俄罗斯驻叙部队作战,从而迫使俄罗斯不得不分散兵力。
美国的战略图谋:拖延俄乌战争的关键棋局
对于美国来说,叙利亚的局势不仅仅是为了推翻叙利亚政府或打击俄罗斯。美国深知,俄罗斯如果在叙利亚陷入困境,不得不调动大量兵力,这对于俄乌战场上的局势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利好。对拜登来说,如何让特朗普在未来接手时"接烫手山芋",如何让俄罗斯的困境更加难以解脱,是他当前的首要任务。
而且,美国的策略并非一时兴起。泽连斯基的成功,也离不开美国的支持。乌克兰总统深知,自己的生存之道不单单依靠本土战场的胜利,更要通过开辟更多的战场,尤其是叙利亚这样的战场,来确保美国对乌克兰的关注和支持。若叙利亚战场陷入长久动荡,俄罗斯必然无法集中精力解决乌克兰的危机,而乌克兰也就能继续依赖美国的援助,避免在谈判桌上失去筹码。
泽连斯基的战争算盘,是否真的奏效?
叙利亚的内乱,背后到底隐藏了多少个"国际玩家"的影子?泽连斯基和拜登的战略算盘,到底能否如愿以偿,继续加剧俄罗斯的困境?如果说中东战场和俄乌战场真的能连成一片,那么泽连斯基的策略是否能为他赢得更多的战场筹码?或者,在未来的历史中,这一切会成为一场徒劳的政治博弈,抑或是一场注定失败的自杀式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