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蒸发400亿,县城贵妇最爱的“秋裤”崩盘

2025-04-01 16:30  头条

一条价值千元,过去700天里全球中产女性最爱的瑜伽裤,突然失去了魔力。

美东时间3月28日,加拿大运动品牌lululemon公布了2024财年全年业绩报告,年营收共计105.88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该品牌年营收额首次突破百亿,成为了继耐克阿迪之后,全球第3家跻身"百亿营收俱乐部"的运动品牌。

然而尴尬的是,市场对于这份漂亮的报表并不买账。

财报发布当天,lululemon股价单日暴跌14.2%,年初至今累计跌幅达23.36%。

这个曾被称为"中产收割机"的品牌,如今正经历着资本市场的信仰崩塌。

从2023年突破600亿美元,到如今只剩353.54亿,近700天内lululemon市值缩水已近一半。

从华尔街宠儿到被分析师集体唱衰,lululemon的坠落曲线背后,藏着中产阶级消费信仰的集体转向。

一、瑜伽裤里的泡沫:

中产消费降级,戳破增长神话

当Taylor Swift穿着Alo Yoga出现在街拍中,当小红书上"千元瑜伽裤,不如拼多多50元平替"的测评获得上万点赞,lululemon就该意识到危机来了。

一个残酷的现实,这个靠北美中产女性瑜伽热潮起家的品牌,正被自己的基本盘抛弃。

2024年Q3数据显示,美国青少年女性穿着lululemon的比例,已经从11%暴跌至7%。

而与此同时,主要竞品Alo Yoga的同期销售额却暴增276%。

更致命的是,lululemon大本营北美市场同店销售增速从2023年的29%骤降至近乎停滞,被分析师戏称"瑜伽裤卖得比美联储降息还慢"。

中产的钱包,比品牌高层想象中更诚实。

面对40年不遇的高通胀,美国实际工资连续19个月负增长,中国中产也开始把周末郊区游改成免费公园打卡。

当生存压力袭来,非必要的"信仰型消费"首当其冲。

lululemon引以为傲的"不降价"策略,在2024年成了致命伤。

北美消费者转向Target、Amazon的平价替代品,中国白领开始研究1688同源工厂货。

就连品牌最忠实的"热汗生活"信徒,也开始在二手平台转卖瑜伽裤换钱。

二、中国故事讲不通:

本土化失灵与平替围剿

三年前,中国市场的67%增速,曾是lululemon对抗北美疲软的救命稻草。

但当品牌疯狂扩张到115家门店,把瑜伽裤铺进三四线城市时,却发现这里的小镇贵妇远比想象中精明。

"一条素色弹力裤卖我1000块?开什么玩笑!"

放不下的架子结果,必然是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分蛋糕。

MAIA ACTIVE用三分之一的售价抢占白领市场,在中产眼里就连拉夫劳伦和始祖鸟都"更有性价比"。

抖音直播间里"lulu同厂"标签的瑜伽裤,更是已经月销10万+。

更尴尬的是品牌引以为傲的社群营销。

在北美,公园草坪上的百人瑜伽是天然广告牌;

但在中国,品牌不得不把活动塞进商场中庭,甚至遭遇"穿lulu跳广场舞被大妈嘲笑"的魔幻场景。

当本土品牌开始复制"教练+KOC"营销套路,李宁、安踏也推出了专业运动线,lululemon的"中产社交货币"属性正在快速贬值。

三、资本市场的反噬:

高增长叙事破灭后的估值屠杀

资本市场对lululemon的惩罚,来得比消费端更残酷。

这个曾经PE高达60倍的"成长股标杆",在2025年财报预测中暴露软肋:

全年营收指引中位数112.25亿美元,比市场预期低近1亿美元;

因关税和成本压力,毛利率再降0.6%。

更让投资者恐慌的是,占据七成营收的北美市场,竟要靠中国区39%的增长来勉强维持体面。

这揭穿了品牌最大的谎言,所谓"运动休闲市场无限大"。

当竞品用更低价格满足功能性需求,当Z世代把"穿lulu上班"视作油腻中产标志,这个细分市场的天花板触手可及。

嗅觉最灵敏的投资人,已经开始用脚投票。

同样主打中产消费的加拿大鹅、Allbirds早已腰斩,现在轮到lululemon为高估值买单。

四、生死转型局:

千元瑜伽裤,撑不起600亿市值

面对困局,lululemon不是没有挣扎。

男士高尔夫系列、网球鞋、个护产品线全面开花,但男性业务占比五年卡在25%;

收购智能健身镜Mirror试图打造生态闭环,结果变成"买瑜伽裤送健身课"的促销赠品;

甚至联手奥斯卡影后杨紫琼,在中国推出龙年限定款,却被吐槽"设计像秋裤"。

这些动作暴露了品牌的战略焦虑,既想保住高端调性,又不得不下沉抢市场。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商业模式的撕裂。

DTC(直面消费者)模式原本是利润保障,但当全球开店超过600家,租金和运营成本开始吞噬利润;

坚持全价销售维护品牌形象,却让库存周转天数从2019年的76天飙升至98天。

现在的lululemon,像极了当年轻奢之王Michael Kors,用扩张换取增长,最终陷入"越打折越贬值"的死循环。

四、中产消费主义的黄昏

lululemon的困境,本质上是中产消费降级的缩影。

当经济上行期"为信仰充值"的狂热退去,所有依赖身份认同的高溢价品牌,都将接受考验。

这个把瑜伽裤卖成千元奢侈品的品牌,或许没想到打败自己的不是竞品。

那又是谁呢?

是超市里79元的替代款;

是小红书里"不买立省100%"的消费觉醒;

是打工人终于认清"运动裤再好也逃不过996"的现实主义。

在2025年的春天,纽约第五大道的lululemon旗舰店里,依然有白领在试穿最新款Align瑜伽裤。

只是她们不知道,自己触摸的不仅是纳米银线防臭面料,更是一整个中产消费黄金时代的余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