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学者劝中方妥协,换取发展空间,中国80岁老将出马,奉战到底(2)

2025-03-29 15:34  国际旅游岛商报

这些反制措施精准打击了美国的软肋。爱荷华州的农场主们发现,原本销往中国的大豆堆在仓库里发霉,而巴西的大豆船正源源不断驶向中国港口。密歇根州的汽车工人则抱怨,因为中国减少进口大排量汽车,底特律的汽车城正变成 "铁锈地带"。更让特朗普头疼的是,中国在 40 天内停止进口美国液化天然气,澳大利亚和卡塔尔趁机填补了市场空白。

周文重的 "奉陪到底" 不是说说而已。在博鳌论坛的分论坛上,他逐条驳斥了特朗普的关税逻辑:"美国的贸易逆差源于产业空心化,不是中国造成的。加征关税只会让美国消费者承担更高成本,让美国企业失去竞争力。" 这番话让在场的美国前商务部长古铁雷斯频频点头。

周文重的出现本身就是一种政治信号。这位 80 岁的外交老将,经历过中美关系的风风雨雨,见证过中国从 "韬光养晦" 到 "平视世界" 的转变。他的每一次发声,都代表着中国外交的成熟与自信。

在南海问题上,周文重强调 "主权问题不容谈判";在俄乌冲突中,他坚持 "劝和促谈" 的中立立场;在中美贸易战中,他提出 "合作共赢" 的解决方案。这些表态不是简单的外交辞令,而是中国基于国家利益的战略选择。正如他在论坛上所说:"中国的发展不是靠妥协得来的,而是靠 14 亿人民的辛勤劳动。"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庞大的市场受到国际社会青睐。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公开表示希望重启《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印度放宽了对华投资限制,东盟国家则加强了与中国的海上合作。这印证了周文重的判断:"在全球化时代,单边主义不得人心,互利共赢才是正道。"

站在 2025 年的历史节点,中美博弈已进入深水区。黄亚生的 "妥协三策" 代表着西方某些势力的幻想,而周文重的 "奉陪到底" 则彰显了中国的决心。当美国试图用关税大棒迫使中国屈服时,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我们有能力应对任何挑战。从稀土管制到半导体自主研发,从农产品反制到新能源崛起,中国正在构建新的战略优势。正如周文重所说:"中国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任何外部压力都无法阻挡。"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中国不仅要守护主权和尊严,更要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