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战略考量
美国对乌克兰政策经历多次调整。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后,奥巴马政府对俄实施制裁但避免直接军事介入。特朗普任内一度表现出对俄缓和姿态,甚至考虑承认克里米亚归属俄罗斯。拜登政府则大幅增加对乌军援,累计提供超过400亿美元援助。
鲁比奥作为新任国务卿,其外交理念将直接影响美国对乌政策走向。他在参议院期间就以对华强硬著称,曾推动《维吾尔人权政策法案》和《香港人权民主法案》。如今面对俄乌冲突,他可能延续强硬路线。值得注意的是,鲁比奥与副总统万斯同属共和党,但万斯此前曾表达过对无限制援乌的质疑,两人如何协调立场值得观察。
谈判桌上的博弈
俄乌双方此前进行过多轮谈判,但收效甚微。2022年3月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会谈曾取得一些进展,俄方表示愿意减少对基辅的军事压力,乌方则提出中立地位方案。但这些共识最终未能落实,双方互相指责对方破坏协议。
目前主要分歧点包括:克里米亚地位问题、乌东地区主权归属、乌克兰加入北约的前景等。俄罗斯要求乌克兰承认克里米亚为俄领土,并给予顿巴斯地区特殊自治地位。乌克兰则坚持恢复1991年边界,并要求安全保障。
美国作为乌克兰主要支持者,在谈判中扮演关键角色。有分析认为,罗马会晤可能讨论了美国对乌方谈判立场的指导意见,以及未来可能的妥协方案。但具体内容仍处于高度保密状态。
国际社会的反应
欧盟国家对罗马会晤反应不一。法国和德国等主要国家尚未发表正式评论,但私下表达了对谈判进程的关注。波兰等东欧国家则担心西方可能对俄做出过多让步。意大利作为会晤举办国,总理梅洛尼仅表示"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的努力"。
俄罗斯方面则对会晤持怀疑态度。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称,美国一直是冲突的"拱火者",不相信其会推动真正和平。但俄方也表示,已准备好继续谈判,前提是乌方接受"领土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