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茂上台后,曾展现出改善中日关系的意愿,一度让外界看到中日关系"触底反弹"的希望,甚至公开表达访华想法 。但此次却绕过中国,率先访美,背后原因值得深思。一方面,日本国内长期以来将对美关系置于外交政策的核心地位,"联美遏华"的思潮在部分政坛势力中仍根深蒂固,石破茂难以完全摆脱这一传统外交框架的束缚。另一方面,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强势地位,使得日本在外交决策上不得不考虑美国的态度和利益。
石破茂此次访美行程安排紧凑,2月6日下午便飞往华盛顿,7日与特朗普进行面对面会谈,8日便匆匆返回日本。此次访美,石破茂期望将日美同盟推向新的高度。在经济领域,双方有望就日本钢铁公司收购美国钢铁公司的事宜展开深入讨论,以促进两国企业间的合作与利益融合。在科技和军事方面,石破茂或许会向特朗普寻求支持,推动日本军费的进一步增长,以提升自身在地区军事格局中的地位。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石破茂登机前夕,一则坏消息打破了原本可能缓和的氛围。1月31日,日本政府宣布拟对十余种半导体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并将多家中国企业列入"最终用户清单"。这一举动被广泛认为是石破茂为讨好美国而献上的"投名状",但却给中日关系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此前石破茂为改善中日关系所做的努力可能因此付诸东流。
从经济层面来看,中日两国在半导体领域合作密切,日本此举将阻碍每年超200个、涉及金额超50亿美元的技术合作项目,同时也会使占据中国市场32%份额的日本半导体设备制造商营收受损。从法律角度而言,该出口管制措施涉嫌违反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相关规则,这不仅可能引发贸易争端,还会对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稳定造成负面影响。
此次石破茂访美及登机前的负面消息,对各方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于中日关系而言,原本出现的缓和迹象瞬间被阴霾笼罩,双方关系面临新的严峻挑战。而在美日同盟方面,尽管石破茂试图通过此次访美提升同盟关系,但他在日本国内的政治地位并不稳固,特朗普政府的外交政策又充满不确定性,美日同盟关系能否如石破茂所愿得到实质性提升,仍存在诸多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