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一自建房成“歪楼” 政府回应:初查系地基没打好,已拉起警戒线处置(2)

2025-05-09 14:43  新浪网

二、修补可行性:技术有限且政策制约

尽管网友提出"卷扬机纠偏 地基加固"等修补设想,但实际操作面临双重困境:

技术风险高:锚杆静压桩、顶升纠偏等技术虽可用于轻微倾斜修复,但该楼体倾斜程度已较严重,强行矫正可能引发结构断裂甚至倒塌。

政策不兼容:即使技术修复成功,房屋仍属违建(超层高、超面积),依据《条例》仍需拆除整改。修补成本(约占总重建费用的60%-80%)与后续法律风险不成正比。

三、重建:安全与合规的唯一选择

综合多方因素,拆除重建成为必然选择:

1、消除安全隐患:地基失稳的建筑物存在随时倒塌风险,尤其该楼长期空置,缺乏维护加速结构劣化。

2、满足合规要求:重建可重新申报规划,将层高控制在3层以内,并通过正规地质勘察、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或桩基设计,确保地基承载力。

3、长远成本考量:对比修补后可能面临的二次整改或事故赔偿,重建虽初期投入较高(约800-1200元/㎡),但能彻底解决问题。

四、教训与建议

此事件为农村自建房敲响警钟:

前期规范不可省:务必进行地质勘察,避免软土、回填区建房;采用标准化设计,严控层高与荷载。

政策红线须严守:广西明确要求自建房需审批报建,违规加盖将面临强制拆除与罚款。

政府角色待强化:基层部门需加强建房监管与技术指导,普及地基处理知识,从源头减少"歪楼"隐患。

结语

"歪楼"事件折射出农村自建房盲目追求规模、忽视安全的普遍问题。唯有通过合规重建、科学施工与严格监管,才能避免类似悲剧重演。对于已倾斜房屋,及时拆除既是对生命的负责,也是推动乡村建设规范化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