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号,韩国就要选出新总统了,接替因搞戒严而被弹劾下台的尹锡悦。
韩国代理总统韩德洙在宪法法院罢免尹锡悦四天后就发布了公告。因为按照韩国法律,总统下台后60天内必须开票,否则国内的乱局将无法收拾。
4月8日,韩国代总统韩德洙在内阁会议上公布竞选公告
60天内要选出一位让大家都信服的总统,从时间上来看确实有点紧。
在代总统发布公告之后,曾绝食24天的韩国反对派首领李在明就宣布辞任首领职务参加竞选,这位目前民意一路领先的前共同民主党党首,张嘴闭嘴的就说要靠搞经济把分裂的国家治好。
治不治得好先不说,作为邻居,中国对这场选举的关注程度可谓是早已超越了双边关系的范畴。在李在明宣布竞选之后,包括《人民日报》和"央视网"等多家中国主流媒体先后对此作了相关报道。
人民日报报道截图
为什么中国会如此关注这场选举?说白了,此前中韩关系在尹锡悦一系列的骚操作下已经快降到了冰点。
现在中美博弈越来越激烈,半岛整天紧张兮兮,全球产业链也面临着重新洗牌,要是李在明当选,他之前那套"平衡外交"和"包容增长"的政策,说不定真能给中韩关系和地区稳定带来一丝转机。
那么好好的中韩关系,怎么就被尹锡悦在三年之内把它搞砸了?
尹锡悦出席弹劾听证会
尹锡悦于2022年 5月10日就任韩国总统,去年12月,为保护妻子金建希开始强推戒严令,结果今年4月4日被韩国宪法法院全票通过弹劾下台,这使他成为继朴槿惠之后第二个被赶下台的韩国总统
回顾尹锡悦执政这三年,中韩关系简直就像坐上了过山车,什么双边关系?经贸合作?全让他的"亲美"操作给毁得一塌糊涂。
尹锡悦在访美期间公然炒作台海问题
首先一点,在政治上,美国说啥他干啥,在台湾问题上瞎掺和,其曾不止一次的在公开场合说"反对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他这一说法的意思自然是不言而喻,就是要阻挠台湾回到中国的怀抱。
此外,在安全上也给中国埋雷不断,尹锡悦在任期间,大力推动美国在韩国扩建"萨德"导弹系统,让美军的监测范围直接覆盖到中国华北的工业带,不仅如此,他还拉着日本、澳大利亚搞情报共享,把东亚的安全局势搅得乱七八糟,让中国的周边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萨德导弹防御系统
除此之外,在经济上也跟着美国瞎折腾,美国让他限制半导体出口,他就真的对三星、SK海力士下命令,不让这些公司给中国出口芯片技术。结果使得2024年中韩贸易额直接暴跌12%,韩国对华逆差涨到320亿美元。
更绝的是,尹锡悦对朝鲜的态度十分强硬,天天搞军事威慑,让半岛局势紧张得跟个火药桶似的,而中国被夹在中间当和事佬,两头劝架,累得苦不堪言。
而相对于尹锡悦成天给中国使绊子,李在明的态度可谓是有着天壤之别。
李在明
李在明对中国的态度一直主张以务实为基础,并在维护韩美同盟关系的同时注重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以避免过度疏远中国。
李在明多次强调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认为两国经济合作对韩国未来发展至关重要。他曾批评尹锡悦政府因政治立场而损害中韩经济关系,并指出萨德系统等争议问题需要谨慎处理以避免激化矛盾。
此外,李在明主张的中韩关系三大"破局招",简直是给中韩关系"量身定制"的解药。
一,其主张地缘安全,不打架,一起搞钱!拉中国组"三国局",推动朝韩恢复金刚山旅游区、开城工业园,再借着中国辽宁自贸区的政策,搞个"中朝韩跨境经济合作区"。
中国有市场,韩国有技术,朝鲜有资源,三方联手搞生产,这不比天天搞对抗香多了?这招和中国"双轨并行"的思路完全对上了。
二,经济合作,不脱钩,中韩产业链"锁死"互补。
韩国半导体被中美夹在中间,两头受气,李在明想了个"市场多元+技术互补"的招:
按照他的说法,首先加大对华合作,把对华出口占比提高到60%,升级自贸协定,目标到2030年中韩贸易额突破4000亿美元,打造"中国市场+韩国技术"的黄金组合,这样既能躲开美国的"芯片封锁",又能帮中国完善产业链,双赢的买卖。
三,在外交问题上,李在明定位清晰,台海问题守规矩,不当美国棋子,其明确表示遵守1992年中韩建交公报,不跟着美国在台海问题上瞎掺和,让中国放心。
除此之外,他还主张把萨德这事儿重新拉回中韩双边磋商,不再单方面听美国的,不再让萨德成为中韩关系的刺儿。
李在明的这些中韩关系"破局"招,可以说是完美的契合了中国的想法。而这也是中国关注此次韩国选举的原因。
不过,别光看好处,现实非常的扎手,李在明想要上台至少还得迈过几个坎:
1. 官司缠身拖后腿,现在他身上背着5起案件,尤其是"对北汇款案",要是被定罪,说不定连总统都当不了,更别说推行对华政策了。
2. 美国施压没商量,美国政府早就放话"韩美同盟没得谈",不仅要扩建驻韩美军基地、还要求韩国购买更多F - 35战机,李在明能不能扛住这个压力,还有待观察。
除以上两点, 国内民意也是一个隐患,他一直主张"反财阀",三星、现代这些和中国合作的大企业肯定会想办法应对,而万一韩国国内"经济民族主义"抬头,抵制和中国合作,那他的中韩产业协同可就难办了。
不过,虽然对于李在明来说要赢得选举有点难,但中国可一直没闲着,不管谁做韩国总统,中国早就想好了对策。
在安全上,中国搞了个"中韩能源论坛",把半岛各方拉回谈判桌。
在经济上,落实RCEP便利措施,扩大韩国化妆品、医疗设备进口。
在战略上,邀请韩国加入"全球发展倡议",把韩国技术投资和中国的数字经济规划对接,绑住共同利益。
事实上,回头看中韩建交33年,贸易额从63亿涨到3400亿美元,早就相互依存了,韩国要想把中国推到对立面,跟中国搞对抗,那韩国就是走进了死胡同,对于这一点,尹锡悦的教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总的来说,6月3日的韩国大选,表面上是选总统,实则是韩国在选路线。
尹锡悦"依附美国"把韩国搞得内忧外患,而李在明的"自主平衡"无疑是将韩国拖回正轨,给中韩关系修复开了个窗口。
韩国选举,中国盼的不是一个"亲华"的总统,而是一个在中美之间保持清醒、在半岛事务中帮忙不添乱、在产业合作中真正共赢的伙伴。
当前,首尔的烛光还在反思宪政危机,釜山的货轮还在等着经济复苏,韩国这一步怎么走,不仅决定着自己的未来,还牵动着整个东北亚的局势。而李在明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咱们就等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