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北京的观礼活动,并不会削弱印度的主权,也不等于倒向中国,但却有望带来三点收益:
缓解西方战略挟制。以多边机制为掩护,印度可以避免在中美之间被过度绑定,也可争取更多技术合作与基础设施融资空间。
重塑南方国家坐标。印度有意构建"南方代言人"的战略叙事,但这必须建立在与中俄的相对均衡对话上,而非单方面依赖西方想象。
借多边平台实现分布式连接。在AI与能源转型的时代,印度面临的不是制造业替代问题,而是如何在算法治理、分布式能源与区域互联中形成独特通道与话语权。
『北京不是终点,而是文明流动的起点』
此次SCO会议与阅兵式的时空重合,已不是巧合,而是结构安排:在美欧因乌克兰、以哈战争与AI焦虑而陷入内耗时,中国正在通过主场外交,重新激活全球南方之间的"非西方对话"。
普京的到来意味着欧亚陆权的重整;
特朗普的现身则是美式霸权对现实地缘的隐性回归;
莫迪的参与,则象征着文明型国家在新阶段的相互学习、调和与自我定位。
这些不是阵营分裂的体现,而是在全球网络碎片化之下,多个文明试图同步进行协议重构与制度互嵌。如果说G7谈的是规制与风险,那么北京谈的就是连接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