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彼尔姆”号核潜艇举行下水仪式,普京出席并进行表态!(2)

2025-03-28 10:21  头条

"彼尔姆"号和"锆石"导弹的意义更多在于象征层面。这种号称能够以音速九倍飞行、突破多层防御系统的高超音速巡航导弹确实让北约颇为紧张,但西方军事界普遍质疑其实际部署规模。高超音速武器虽然先进,但研发成本极高,对材料科学、精密制造、信息通信系统都有极高要求。目前俄罗斯在面对制裁重压之下,核心电子元件大量依赖进口的现实几乎无法改变。在这一前提下,大规模量产"锆石"导弹、全军换装先进核潜艇,不过是理想化设想。

更何况,海军不是单舰单弹的游戏,而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完备的补给链条、高效的卫星导航、全球化的信息指挥网络,以及持续不断的后勤支撑。一个核潜艇下水固然值得纪念,但支撑这艘潜艇执行长期远航、完成战略打击任务的,是背后整个工业体系和全球战略支点的布置。而这恰恰是俄罗斯目前最为薄弱的一环。

普京在讲话中特别强调了加强北方航道安全,确保俄罗斯在包括北极在内的全球海域国家利益。不可否认,北极正成为全球战略焦点,其潜在能源资源、海运航道、战略通道等多重价值,让美国、加拿大、挪威等国纷纷加强部署。但俄罗斯虽在地理上占据优势,却无法回避一个现实问题:北极不是靠一两艘核潜艇就能掌控的地缘棋盘。俄罗斯虽然拥有世界最长的北极海岸线,但其用于维持航道畅通、能源开采、冰区导航的能力有限。面对北约在北极区域不断升级的军事存在,俄方如果无法形成体系化的防御与控制能力,所谓"巩固海上强国地位"只会是雷声大、雨点小的战略泡影。

海洋战略从来不只是军事问题,更是经济实力与科技能力的外化体现。当前俄罗斯正深陷经济泥淖,能源出口被限制、金融渠道受阻、科技人才加速外流。根据IMF和世界银行的最新预测,俄罗斯经济增长几乎陷入停滞状态,通胀率居高不下,卢布贬值压力持续,国内财政捉襟见肘。在这种背景下,想要长期支撑一支昂贵庞大的现代化海军,几乎是自我透支的赌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