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现在叙利亚主动迈出关键一步,既是向中方释放善意,也是为了自身的国际形象。沙拉上台后一直努力摆脱外界对其"复杂背景"的疑虑,叙利亚若想重新被国际社会接纳,反恐问题绕不过去。
那么,针对叙利亚临时政府最迫切的请求,中方又是如何表态的呢?
第一,与叙利亚的合作,依然将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持续推进。
王毅外长明确表态,中叙双方要逐步恢复各层级各领域交往,并欢迎叙方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加强在联合国、中阿合作论坛等多边框架下合作。
这番表态,不仅意味着中方认可了叙利亚过渡政府,并且坚持了原来与阿萨德政府的合作内容,说明中方的确说到做到,我们完全尊重叙人民自主做出的选择,并且坚定奉行面向全体叙人民的友好政策。
因此在会晤中,希巴尼也专门提到,感谢中方向叙利亚人民提供的一切援助,愿意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希望学习借鉴中国经验,加强同中方各领域合作。

第二,到底要如何参与叙利亚的重建,中方还没有松口。
中方在联合声明中提到,愿就经济、发展、叙利亚重建、能力建设、改善叙利亚民生等共同关心的领域合作进行探讨。
这句表态的结尾落在了"探讨"二字上,就说明本次希巴尼来华访问,实际上并没有签署实质性的经济合作协议,这也反映出中方审慎和务实的态度。
一方面,叙利亚国内局势还没有完全稳定,中方贸然参与投资建设叙利亚内部的项目,还存在一定风险。而且到底要如何参与叙利亚的重建,详细的计划和指导方针,最好是由沙拉这个新任领导人亲自与中方谈。

另一方面,虽然叙利亚同意向中方首批移交400名恐怖分子,但是据叙利亚人权观察组织估计,"东伊运"在叙利亚的武装分子数量有3200至4000人,因此叙利亚过渡政府接下来能否持续履行承诺,还是有待观察的。
对叙利亚来说,这次会晤无疑取得突破进展。而对中方来说,谨慎审视重建风险,同样是维护长期合作稳定的重要步骤。接下来双方的互动,将决定中叙关系能走多远、走多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