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澎湃新闻报道,5月22日,上海宝山警方通报一起新型诈骗案:8人团伙中8对夫妻搭档,在社交平台化身"白富美"钓鱼,5天内将30名单身男性引入黑酒吧"屠宰",用成本3元的勾兑酒卖出2016元高价,累计获利达10万元。目前8人因涉嫌诈骗罪被刑事拘留,案件正进一步侦查中。
网恋奔现变 "杀猪局":从社交软件到黑酒吧的致命闭环
25 岁的张先生,独自一人在上海打拼,因社交圈有限,便期望通过网络寻觅人生伴侣。4月的一天,他在社交平台结识了S女士,两人相谈甚欢,很快就相约见面。
4月16日,两人在一小桥边见面后,张某以"体验浪漫"为由带入酒吧,1小时内消费3688元。等张某酒醒,发现对方已拉黑失联,意识到的张某不对后立刻报了警。
警方依据张某的消费记录和口供等线索,很快有了发现。S姐是有前科的33岁已婚少妇张某,张某丈夫夫陈某正是酒吧服务员,负责用廉价洋酒勾兑 "星座特调",并顺势查出背后的8人诈骗团伙。
这8人团伙分工明确:3 名"酒托女"均为团伙成员妻子,在社交平台广撒网;
2名线上运营用AI技术批量聊骚,用"手机尾号"给受害者添加备注并分类;
酒吧老板(主犯王某表弟)提供带暗格的"特制菜单",普通顾客根本拿不到。
他们用 "海鲜批发群" 作为联络暗号,随时同步情况,便于配合行动。每天打烊后,他们按照 "酒托 30%、场 40%"的比例分赃,5天内流水达10.2万元。
成本3元的果汁酒卖两千块:揭开"浪漫经济"下的血腥暴利
在宝山区这家小酒吧,普通消费者看到的是正常酒水单,但"酒托女"带入的客人会收到"隐藏菜单"。
168元一杯的"射手座特调",实际是3元洋酒兑果汁;2016元一打的"星座套餐",成本不足20 元。
为了让受害者快速买单,"酒托女"会根据对方穿着临时编故事:对职场新人装"清纯学妹",对商务男士扮"知性姐姐",利用"初次见面不好意思拒绝"的心理,15分钟内完成"杀鱼"。
"他们甚至要求'酒托女'每天必须钓到 条'鱼',消费低于2000元算'业绩不达标'。"
办案民警展示的聊天记录中,主犯王某曾怒骂成员:"3号桌那个公务员才骗了800块,你们话术是不是没背熟?" 这种把"爱情"明码标价的操作,比电视剧还荒诞。
三、从"猎艳"到"被猎":谁在为诈骗团伙递刀?
社交平台监管漏洞:该团伙用200多个虚假账号作案,头像全是网上图片,简介写着"拒绝快餐式恋爱",但社交平台未识别异常。
某社交平台内部人员透露,账号通过"动态IP+人脸库破解"可以绕过实名认证,平台AI对"高频率约酒"没办法预警。
微小商家甘为帮凶:酒吧老板为500元一天租金出租卡座,明知是诈骗仍提供场地,40%营收来自分成。这种"犯罪寄生"在疫情后商圈常见,美甲店、咖啡馆成重灾区。
受害者 "面子心理" 作祟:30名受害者中27人消费时察觉异常,但怕"显得小气"选择沉默。社会学家指出,传统"男性买单"观念被犯罪团伙利用,形成"情感绑架-经济剥削"的闭环。
四、警方提醒:三招识破"酒托"真面目
面对花样翻新的社交诈骗,宝山警方总结防骗指南:
✅ 反向验证身份:视频通话时让对方做指定动作(如挥手、报时间),避免被 "照骗"。
✅ 消费前亮明底线:见面时主动提出 "AA 制" 或 "去正规的茶楼",观察对方反应。
✅ 保留证据及时止损:进入酒吧先拍菜单、录服务员与 "酒托女" 互动,遇强制消费立即报警。
五、从上海到全国:当社交信任成奢侈品
类似案件全国皆有:2024 年全国 "酒托" 类诈骗案发量上升 47%,涉案金额超 20 亿元(公安部数据)。
这些犯罪团伙像寄生虫,依附在社交平台和小微商业体上,吞噬着陌生人之间的基本信任。
正如一位受害者在警局感慨:"我缺的不是女朋友,是一双看清套路的眼睛。"
当 "星座鸡尾酒" 的甜腻掩盖着诈骗的苦涩,当社交软件的 "匹配成功" 变成 "破财倒计时",我们不得不反思:在这个 "快餐式社交" 的时代,如何守护真心不被套路收割?
希望通过这起案件能让单身人间清醒:真正的缘分不需要金钱开路,那些急着带你去陌生高消费场所的 "爱情",十有八九是陷阱。
你或身边人遇到过 "酒托" 吗?遇到异性频繁约酒吧该如何应对?欢迎在评论区分享防骗经验,转发提醒更多人 -- 网恋需谨慎,见面多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