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美国自身以及盟友们的这种焦虑,正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的放大。因为解放军的实力,以及远出西太平洋的频次,呈现出双向成长,单单就论造舰速度和军舰质量而言,美国军事同盟已经难以跟上中国的"节奏"。
例如055万吨驱逐舰上,所装备的双波段DBR相控阵雷达与一体化桅杆,美国就尚未攻克相关技术,更遑论对研发水平要求更高的舰载高超音速反舰弹道导弹了,只能是在20世纪90年代出品的"伯克"级驱逐舰上缝缝补补。
更要命的是,在过去的数次推演当中,由于第一岛链之内的节点,普遍缺乏工业生产能力;第二岛链内的目标,则又在中国弹道导弹的打击范围之内,直接影响到了美国盟军所谓的"持续作战能力"。以至于在美军内部,也有不少专家发出了"若开战七日,弹药全部打光"的悲观感慨。
这就使得局势开始变得更加微妙了起来。在面对中国之时,美军第七舰队与日本自卫队,乃至加上所谓的韩国军队,都变成了"打不过,耗不起"的状态。因此,正如台专家所言,中国海军的这一次双航母出动,进一步坐实了美国的"岛链战略",已经是名存实亡。
03.局势未来会如何发展?
实际上,若是从地缘战略的角度上来说,如今的大国博弈更像是一战时期所谓的"总体战"的变种,不再拘泥于一个国家究竟有多少人口,而是更加注重工业能力,以及动员水平、科研水平的强弱。
而放眼全世界,恐怕没有一个国家在工业体量上,能够与中国相媲美,这点从俄乌冲突当中,中国所产的大疆无人机如此抢手,就能可见一斑。在中国宣布出口管制之前,这些土法制造的巡飞弹,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场战术行动的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