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绚烂夺目的烟花,曾几何时,这些是过年不可或缺的元素,浓浓的年味儿,就藏在这热闹喧嚣之中。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年味儿,似乎越来越淡了。
"禁放令"一出,城市里过年安静了不少,空气也干净了,可总感觉少了点什么。今年,看到多地调整烟花爆竹燃放政策,心里还真有点小激动,这久违的年味儿,是不是要回来了?
记得小时候过年,最盼望的就是放鞭炮。从腊月二十三小年开始,鞭炮声就陆陆续续响起来了,一直持续到大年初一,那叫一个热闹。
除夕夜,吃完年夜饭,一家人围在电视机前看春晚,孩子们早就按捺不住,拿着小鞭炮跑到院子里,你一串我一串,炸得噼啪作响,小小的火光映照着孩子们兴奋的笑脸。
到了午夜十二点,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此起彼伏,五彩缤纷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那场面,真是壮观!
那时候,虽然物质条件不如现在,但年味儿却是实实在在的。家家户户贴春联、挂灯笼,走亲访友,拜年祝福,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节日气氛。
而烟花爆竹,无疑是这节日气氛的点睛之笔,它象征着辞旧迎新,驱邪避祸,也寄托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
后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禁放令"开始在各地实施。禁放的理由也很充分,主要是为了安全和环保。
的确,每年因为燃放烟花爆竹引发的事故不在少数,空气污染也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但"一刀切"的禁放政策,也让很多人感到遗憾,觉得年味儿变淡了。
今年,看到多地调整烟花爆竹燃放政策,允许在特定时间和区域燃放,感觉就像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这说明,有关部门开始关注民俗文化的传承,并尝试在安全、环保和传统习俗之间寻找平衡点。央视新闻的积极评价,更是释放了一个重要的信号,预示着未来可能会有更多地区跟进。
当然,有限度地开放烟花爆竹燃放,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燃放。安全和环保仍然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制定更精细化的管理措施,例如划定特定燃放区域,限定燃放时间,推广环保型烟花爆竹等等。同时,也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市民安全、文明地燃放烟花爆竹。
其实,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说,放鞭炮不仅仅是为了热闹,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一种文化的传承。
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我们告别过去,迎接未来,也感受着浓浓的年味儿和人情味儿。
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能找到一个更好的方式,既能传承传统文化,又能保护环境,让年味儿更浓,让生活更美好。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小时候过年放鞭炮的场景,小伙伴们你追我赶,笑声在空中回荡,那份快乐和 兴奋,至今难忘。希望现在的孩子们,也能有机会体验这种快乐,感受这浓浓的年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