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芬太尼问题
最后是大豆,这背后是美国农业选票的压力。
美国中西部农场主长期依赖对华大豆出口,2018年中美贸易战时,美豆对华出口曾暴跌近50%,不少农场主陷入亏损;
如今特朗普第二任期内,中方因美方持续加码关税威胁和限制围堵,对美豆采购按下 "暂停键",路透社数据显示,9月中国未从美国进口任何大豆,这是2018年11月以来的首次归零。
中西部农场主的不满情绪持续发酵,特朗普想借磋商逼中方恢复采购,本质是想拿经贸利益换选票,将农产品贸易变成 "政治筹码"。
然而,面对美方的 "多线施压",中方没有陷入 "逐个回应" 的被动,而是用 "平等、尊重、互惠" 的核心立场贯穿始终,既用事实戳穿美方的不合理诉求,也守住了自身的利益底线。

美国大豆
这短短一句话看似简单,实则承载着长期的战略定力,背后是对中美经贸关系本质的清醒认知--
合作是唯一正确选择,但合作必须建立在平等基础上,不能接受 "强权式磋商"。
从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中美经贸磋商的中方立场》白皮书,再到现在商务部"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 的表态,中方的立场始终连贯:从不惧怕美方的关税威胁,也不拒绝平等对话,但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绝不让步。
特朗普此次抛出三大问题,本质是想延续 "施压换让步" 的老套路,可中方早已看清这套逻辑的漏洞--
中美经济高度融合,加征关税不仅无法流转美国的贸易逆差,还会让美国企业、消费者为上升的成本买单。
特朗普的 "明牌" 看似来势汹汹,却没击中中方的 "要害";中方的一句话回应不仅干脆,还精准守住了经贸磋商的核心原则。

中美关系
未来中美经贸关系走向,关键不在于美方抛出多少议题,而在于是否能放下 "施压思维",真正回到平等对话的轨道上来。
毕竟,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这是经过多年实践验证的事实,也是任何 "议题捆绑" 都无法改变的本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