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荷兰的表演还算含蓄,那英国的戏码就堪称荒诞了。英国国防大臣约翰·希利站在"威尔士亲王号"航母上,对着媒体镜头放狠话:"若台海冲突,英国已准备好作战!"这话听起来威风凛凛,直到发现--这艘航母的24架F-35B战机里,有10架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换句话说,英国连自己的舰载机都凑不齐,还得靠美国"租借"。
更尴尬的是,"威尔士亲王号"曾经因主轴故障趴窝8个月,而英国皇家海军现役仅有两艘航母,还经常"拆东墙补西墙"才能保证一艘出航。希利口中的"强大军力",在解放军眼里恐怕连"区域拒止"的测试目标都算不上。
就在希利放话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刚访问苏格兰,与英国首相斯塔默会晤。外界普遍认为,希利的强硬表态是伦敦递给华盛顿的"投名状",目的是换取美国对英国钢铁和铝产品关税的减免。脱欧后的英国,战略上彻底沦为美国的"跟班",甚至不惜在台海问题上冒险刷存在感。
特朗普(资料图)
问题是,盟友并不买账。日本和澳大利亚均拒绝明确表态是否介入台海冲突,而欧盟的德法两国仅呼吁"和平解决",避谈军事干预。英国的高调,反而让自己成了最显眼的"出头鸟"。
荷兰和英国的表演,本质上是一场"安全赎买"游戏--通过缴纳更高的军费和对美忠诚,换取所谓的安全承诺。但现实是,这种依附关系正在反噬他们自身。
荷兰的困境在于,它既想靠美国提供安全,又无法摆脱对华经济依赖。ASML的光刻机、高校的中国留学生、贸易市场的庞大需求,都让荷兰的"遏华表演"显得自相矛盾。而英国更惨,脱欧后经济上越发依赖美国,政治上却只能靠"帝国余晖"撑场面。希利在航母上的豪言壮语,掩盖不了皇家海军外强中干的现实。
更关键的是,美国的盟友体系早已不是铁板一块。德国对增军费"能拖就拖",法国坚持战略自主,就连澳大利亚也学会了在美中之间"走钢丝"。荷兰和英国的激进姿态,反而让他们成了最可能被牺牲的"炮灰"。
真正的国际博弈,早已不是殖民时代的武力恐吓,而是综合国力的较量。中国的崛起,靠的不是航母的甲板宽度,而是工业实力、经济韧性和战略定力。而那些甘当霸权马前卒的国家,终将在时代的浪潮中,沦为最先被拍碎的"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