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迷信!大雪节气牢记:4事不做3物不吃

2024-12-05 13:48  头条

"孟冬、仲冬、季冬",这是古人划分冬季时间的方法,明日12月6日(农历十一月初六)我们将进入大雪节气,预示着仲冬的开始。这里的"大雪"并不是说下雪,而是指二十四节气中第21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常于每年的12月6日或7日开始,进入大雪节气,并不意味着会下起很大的雪,其代表的是冬季气候变化的特征,冬季降水量的增加。

《孝经纬》中提到:"小雪后十五日,斗指壬,为大雪,言积阴为雪,至此栗烈而大矣。"说的就是小雪节气后的第十五天,北斗七星的斗柄会指向壬位,此时就是大雪交节的时间。随着阴气不断积聚,到了大雪时节,天气变得更为寒冷,下雪的几率也提高了,相比小雪节气雪也会下的更大。

唐代高骈在《对雪》中写道:"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其中"六出"就是大雪节气的一个雅称,因雪花多为六边形,故有此称。大雪节气中,无论降雨还是降雪,天气都会开始寒冷,毕竟从时间上来看已经进入了冬季的中期,因此,这天还有着很多的习俗和讲究。

并非迷信!明日大雪,4事不做3物不吃,别忘了告诉家人!

4事不做

一、不长时间淋雪

进入大雪节气,一些地区免不了会下起大雪,但要提醒大家,出行最好带着雨伞,不要长时间的淋雪,特别对于一些患有"老寒腿"的中老年来说更是如此,毕竟雪的湿寒之气还是很重的。

汉代董仲舒提到:"阴气之水受阳气之日光的照射,蒸发上升,处于'若有若无、若实若虚'之状。雨、雪、霰就是水汽遇冷在不同条件下凝结而成",当雨水遇寒就会形成雪,因此,雪虽洁白,但其蕴藏着湿寒之气,如果淋在人体的皮肤表面,就会化为雪水,阴寒之气就会深入到身体,所以我们在下雪天最好做好防护措施,如戴帽子、打伞、穿雨衣等,避免长时间淋雪。

二、不靠墙根

进入到大雪节气以后,趁着天气晴朗多出门晒晒太阳,尤其是晒晒后背,对于驱除体内寒气,以及促进维生素D的生成都很有好处,尤其是对于中老年人来说。

不过出门晒太阳时除了要控制好时间以外,还要记得别靠墙根蹲坐,因为大雪节气正是地面开始结冰上冻的时节,墙根处在冷热空气的交替下,很容易造成湿气和寒气过重,人在这样地方很容易招惹湿气和寒气而引起身体不适。

三、不做提前送礼的事

来到了大雪节气也就意味着又到了年底需要感恩回馈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准备点礼物送给一年来对自己有所帮助的亲友。

但是大雪节气离元旦新年还有段距离,并且离走亲访友的春节还有50多天,这个时候给人提前送礼,显得有些不合时宜,而且这个时候送礼也师出无名,很难得到对方的认可和感谢。

到了年底想要感恩答谢亲友的,可以再等上一段时间,到了冬至节气过后再送,现在去送礼除了要花两遍钱外,并不会达到自己所要表达的目的。

四、不做剧烈的运动

大雪时节,天气寒冷,有的地方下雪,就会导致地面湿滑,这个时候是不适合剧烈运动的,否则出汗过多,很容易感染风寒,导致身体健康受损,因此大雪节气,可以适度运动,身体微热就可以了。

3物不吃

1、不吃刚腌的腌肉

俗话说"小雪腌菜,大雪腌肉",每到大雪节气,家家户户便开始忙着腌制各种肉食,这是因为在物资匮乏的古代,大雪封山封路,食物获取变得异常困难。为了能在严寒的冬季中生存下来,古人发明了腌制食物的方法,以延长肉类的保存时间,到了春节的时候就能拿出来招待亲朋好友。

如何腌肉?古人会将大盐与八角、桂皮、花椒等香料一起炒制,然后均匀地涂抹在肉上,经过反复的揉搓和腌制,直至肉色由鲜红转暗,渗出卤汁。再将腌好的肉挂在通风阴凉处晾干,最终成为一块块咸香可口的腌肉。

要提醒大家,刚腌的腌肉是不能食用的,因为刚腌制的肉会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过量摄入亚硝酸盐,可能导致食物中毒,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一般腌肉需要晾晒21天以上才能食用,具体还要看晾晒的腌肉表面是否有油脂,如果还有油脂就需要继续晾晒,要达到表面发干为止。

2、不吃太烫的汤汤水水

进入大雪节气,寒风渐起,这时候人们总爱喝一些热气腾腾的汤水,以驱散寒冷,温暖身心。对于一些喜欢喝热汤、热水的朋友们,要注意避免喝太烫的汤水。

过烫的汤水、食物等,会损伤人们的消化道黏膜,长期如此还可能引发炎症,一般来说,为了避免烫伤并保护消化道黏膜,饮用汤水的温度应控制在50摄氏度以下。这个温度范围内的汤水既不会烫伤口腔和食道,又能保持较好的口感。

3、水生的蔬菜不生吃

莲藕、茭白和荸荠都是大雪节气常见的蔬菜品种,这些水生蔬菜都生长在淤泥中,因此很容易沾染寄生虫和细菌。

这个季节食用这样的水生蔬菜,一定记得要蒸熟煮透,最忌半生不熟和生吃,免得沾染寄生虫和细菌引起身体不适。

"雪收天地色,冰压泲河声",进入大雪节气以后,降雪更加频繁,天气也会更加寒冷,冬季也进入了中期,4事不做3物不吃,别忘了告诉家人。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