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扭转被动,美国开始拉帮结派。通过整合日本的海底监视系统、澳大利亚的巡逻力量,再加上澳英美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计划向澳大利亚交付核潜艇,美军试图打造"盟友水下包围圈"。

解放军094A型晋级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在南海演习
客观来看,美军炒作"潜艇战场",本质上是霸权焦虑下的战略误判。中国发展国防力量,从始至终都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绝非寻求霸权扩张。
无论是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突破,还是潜艇部队的稳步发展,都是防御性国防政策的必然结果,这与美国动辄组建军事集团、推行"威慑遏制"的冷战思维有着本质区别。
美国将中国视为"威胁",试图通过打造"水下战场",恰恰暴露了美方不愿接受多极化趋势、妄图维系单极霸权的深层执念。
事实上,现代战争早已不是单一装备的对决,而是体系与体系的综合较量。中国的国防防线,从来不是靠某一种装备构建,而是由岸基防御、海上编队、水下力量、空天支援等多领域协同组成的有机整体。美军想仅凭潜艇就能"突破防线",无疑是低估了中国的国防实力和捍卫国家主权的决心。
福建舰的即将入列,是中国国防科技自主创新的里程碑,彰显的是中国捍卫国家利益的能力与底气;而美国炒作"潜艇战场",则是霸权逻辑的又一次暴露,凸显美方面对多极化趋势的焦虑与不甘。
中国从不主动挑起冲突,但也绝不畏惧任何挑衅。无论是水面之上的航母对决,还是水下深海的无声较量,中国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决心和能力不容置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