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并非唯一的经济痛点。日本经济对中国的依赖,远不止于旅游业。中日两国的贸易依存度超过30%,对于依赖出口的日本来说,中国是其第二大贸易伙伴。中方如果在经济上采取更多的反制措施,如暂停或削减对日本的出口,调控进出口流程等,必将对日本的制造业、汽车产业等造成沉重打击。即使没有彻底切断,短期内的经济滞涨和通胀压力,也足以让日本社会感到焦虑。
值得注意的是,高市早苗此次言辞过激,实际上是为了迎合国内右翼的情绪,强化她在选民中的支持率。然而,她显然低估了普通民众对于经济生活的敏感度。当人民面临失业风险、消费紧缩,甚至外出旅行变得不安全时,选民的支持便会迅速流失。如今,日本国内已经开始出现反对高市言论的声音,包括公明党党首齐藤铁夫及部分温和派议员的批评,这些声音都在暗示着高市的激进言论不仅不利于中日关系,更可能成为她政治生涯的"滑铁卢"。
如今,随着中方旅行警告的发布,日本急需应对的不仅是外交冲突,更是民生问题的突显。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是否能够真正实现所谓的"多层次沟通",抑或只是迫于经济压力的外交辞令,仍然需要时间来检验。然而,诚意的沟通,远不是简单的外交辞令能够掩盖的,日方如果不回到一个中国原则的轨道上,继续与中方对抗,后果将不堪设想。

中方在此次外交反制中已经释放了明确的信号--我们尊重外交沟通,但底线不可动摇。对日本来说,如何在保持国内右翼支持的同时,又不陷入经济危机的泥潭,或许将决定未来中日关系的走向。
高市早苗能否从这场外交风暴中保住她的政治位置,尚未可知。对于日本政府而言,能否从"强硬外交"向"理性沟通"转变,将不仅仅决定两国关系的未来,更是日本内外政治生态博弈中的关键所在。如果高市仍执迷不悟,继续迎合右翼的极端言辞,那么中日关系的寒冬恐怕才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