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纽约时报》4月14日再度发文聚焦中国稀土的主导地位,文章里又是担忧又是劝说,感觉美国对咱们的稀土出口限制真是坐不住了。
普通人可能并不明白稀土的作用,这东西对高科技和军事领域特别重要,尤其是美国的很多武器装备都离不开中国的稀土材料,现在咱们一管制,他们就特别着急。
首先来说什么叫稀土。其实稀土不是土,是17种金属元素的统称,像钕、镝、钇这些听起来挺陌生的名字,都是稀土的一部分。这些元素看起来不起眼,却是制造很多高端产品的关键材料,尤其是在军事领域,战斗机的发动机、导弹的制导系统、无人机的电机,都得用到稀土做成的永磁体或者特殊涂层。
比如说,美国空军的F-35战斗机,每架就含有几百公斤的稀土材料,一艘核潜艇需要的更多,超过4000公斤。这些关键材料看起来很平常,作用却很大,没有它们,先进武器可能造不出来或者造出来也不好用。
中国这次管制的是钐、钆、铽、镝等7类稀土相关物项,4月4号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发的公告,当天就实施了。咱们官方说的很清楚,这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扩散的国际义务,而且这些物项军民两用,出口管制是国际通行做法。
说白了,就是有些东西既能民用也能军用,管一管很正常,别的国家也这么干。但美国那边反应挺大,尤其是国防工业和相关企业,觉得这是对他们国家安全的"警告"。
为啥美国这么紧张呢?因为他们在稀土供应链上太依赖中国了。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生产的重稀土金属占全球供应量的99%,精炼稀土占全球约90%。别看日本、德国也能生产点稀土磁体,原材料还是得从中国买。美国自己倒是有个芒廷帕斯矿,上世纪80年代还挺厉害,后来关了,2002年之后中国就成了主导。现在这个矿虽然复产了,归属于MP材料公司,但开采出来的稀土有三分之二还是得运到中国来加工,他们自己的加工能力跟不上。
更关键的是,美国的国防工业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几乎到了绕不开的地步。比如F-35战斗机上有个集成电源组件,里面的磁体用了中国的合金,2022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就因为这个事儿被查,导致F-35交付暂时停止。后来虽然说不影响安全,但找替代来源就是找不到,最后还是得接着用。还有陆军的精确制导弹道导弹,尾翼旋转靠的是中国稀土做的磁体;海军陆战队的电动无人机,核心的紧凑型电动机也离不开稀土磁体。可以说,美国从战斗机到军舰、导弹,都得依赖稀土材料。
美国其实早就知道这个问题,政府也想过办法,比如推动国内开采和储备,五角大楼还想替代F-35上的中国合金部件,结果发现根本绕不开中国控制的供应链。现在他们的国防企业虽然有少量储备,但据分析师说,这些库存只能维持几个月,不是几年。
英国金属贸易公司利普曼·沃尔顿公司交易员亚伦·杰罗姆说,中国开采和精炼了世界上大部分稀土,还主导了下游供应链,这就意味着咱们在武器成本上有话语权,对美国国防工业基础影响巨大。
美国国际战略与研究中心(CSIS)关键矿产安全计划主任格蕾丝琳·巴斯克兰表示,中方举措对美国国家安全具有重大影响。同时,中国这次稀土管制被美国空军官员称为"预警性措施",意思是咱们现在只是小试牛刀,如果愿意,完全可以对美国造成更大的伤害。
比如说,现在是出口管制,未来可能加征关税、实施配额限制,甚至全面禁止出口。这可不是吓唬人,因为中国的稀土加工技术确实全球领先,整个供应链从开采到精炼再到制成磁体,咱们掌握了关键环节,美国短期内根本没法替代。
其实想想,美国这些年在贸易上对中国搞了不少动作,加关税、限制技术出口,现在咱们在稀土上采取合理措施,完全是维护自身利益。但美国可能没想到,他们的国防工业对中国稀土的依赖这么深,以前觉得自己能摆脱,结果发现根本做不到。就像那个芒廷帕斯矿,复产这么多年,产量还是跟不上,加工更是离不开中国。这就好比打仗的时候,后勤补给线被人捏住了,能不着急吗?
现在美国业界"苦口婆心"劝中国撤销管制,背后其实是他们真的慌了。一方面,国防项目离不开这些材料,库存又不够;另一方面,自己的供应链短板太明显,短时间补不上。纽约时报说中国可以对美国造成更大伤害,是因为咱们手里确实有这个能力。但咱们也不是随便用这种手段,只是正常的出口管制,维护国家安全而已。
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有时候就是供应链和关键资源的竞争。中国在稀土上的优势,是多年积累的结果,从开采到加工,咱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现在根据自身需要进行管制,合情合理合法。美国与其劝中国撤销管制,不如想想如何在贸易战中做出更大的让步。不过,按照现在的情况,美国要想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恐怕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这中间的阵痛,他们可能得慢慢忍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