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印巴冲突开始后,截止今天,双方已经冲突了15日,这些天里,作为离巴基斯坦最近的两个世界大国,中俄已经做出了应对措施。
我方在冲突之初就明确表态支持巴铁,4月 27 日,外交部长王毅同巴基斯坦副总理达尔通话,王毅表示:中方始终支持巴方坚定实施反恐行动。
但俄罗斯的态度却很微妙。
4月28日,俄副外长表态:支持印度"对巴反恐"。5 月 2 日,俄方却建议印巴用和平方式处理冲突,这明显是不想掺和的意思。
仅过了两天,俄方的态度又发生大转弯。
普京给莫迪打电话表达了这样的意思:俄印关系不受外部影响,我近日访印,此外,俄方为支持反恐斗争,会提供一批伊格拉 - S 防空导弹给印度。
俄罗斯这是确定支持印度了,所谓不受外部影响,无非是证明对印度的支持不受合作伙伴干涉。
中俄友好合作历程中很少出现矛盾,但这次的"各站一队",在外界看来已经成了分歧。
普京为印度提供防空导弹也颇有深意,因为巴基斯坦于5月3日刚试射过一枚射程450公里,可携带核弹头的"阿布达利"地对地短程弹道导弹。
此时,俄罗斯送印度防空导弹,明显是为了给印度吃定心丸,让莫迪政府安心"反恐",不怕"带核"导弹威胁。
这令南亚未来的局势更曲折了。
毕竟,中俄两个世界大国分别支持印巴双方的其中一个,这到底是印巴冲突,还是大国博弈,谁也说不准。
但好在,如今中俄都在积极调停,虽然各自对印巴都有不同程度的支持,可目前看来,这并没有影响到中俄友好关系。
此外,按俄罗斯现在还未结束战争的情况看,即便印巴开打,俄罗斯"铁杆支持",也无法抽身出兵印巴战场,充其量支援军备,就像美国援助乌克兰那样。
说白了,普京对莫迪政府的表态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不愿意失去印度这个合作伙伴。
因为印度是俄罗斯武器和能源的大买家,如果俄罗斯在这场冲突中什么都不做,那可能会让莫迪政府"把钱送给别的国家"。
如果没有这层利益纠葛,普京大概不会冒着得罪中国的风险支持印度。
前文提到俄罗斯态度微妙,这是切实的。因为俄罗斯正在一边站队印度,一边调停。5 月 4 日,俄外长拉夫罗夫与巴方副总理达尔通话,拉夫罗夫希望双方克制,避免事态升级,并表示,若双方有意,俄罗斯愿协助解决问题。
由此看来,俄罗斯发挥的积极作用还不少,这为印巴之间又打开了一个对话通道。
值得一提的是,除中俄外,伊朗也参与了调停,这是令人惊讶的,毕竟,截至目前,还没有一个中东国家插手此事。
伊朗外长阿拉格齐于5月5日启程,他将分别前往印巴两国游说。笔者认为,或许伊朗发挥的作用比大国的调停还要有效,因为伊朗与印巴的关系都不错,更重要的是没有那么多利益纠葛。
凭这一点,伊朗就能无所顾忌的"公平调停",而不是站队某一方。
如果伊朗能当成这个中间人,冲突停止,那么,中俄双方都不需要再参与此事,大家各自安好。
可难就难在,伊朗大概是办不成这件事的,因为莫迪政府铆足劲想把事情搞大,有侵略扩张的野心。
这一点,从莫迪允许军队自由行动,以及印度官员讲话:"克什米尔永远属于印度"就能够看出。
印度这些年做的什么梦,大家也都知道--当世界大国。莫迪甚至想超越中国,但无论制造业还是军事,印度在超越中国的过程中屡屡失败。
不过,这并不影响印度看清现实,他一直很狂。
诸位,在没有一个国家支持的情况下,印度尚且敢扩大冲突,驱逐巴方外交官,更别说现在有个俄罗斯公开支持了。
这必然使莫迪政府的底气更足,加上普京提供防空导弹"添油加火",印度敢忽视巴基斯坦的核威胁,突然开战也说不准。
俄罗斯的公开站队,送武器,与我方的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
我们到目前为止依然明确表达希望双方和平解决争端的立场,而不是送武器过去煽风点火吗,俄罗斯此举确实有些欠考虑。
毕竟,这个时候要做的是调停而不是"杀人递刀",即便是为了挣外汇,此情此景也绝不合适。
笔者认为,作为老谋深算的政治家,普京能掂量清中印两国谁的分量在俄罗斯哪里更重一些。因此,即便双方支持的对象不一样,也并没有大的分歧。
因为截至目前,双方的目的都一样--用最大的协调力度解决矛盾,而不是推动印巴大打出手。
一旦印巴开战,这对俄罗斯,对亚洲来说,只能是有害无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