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难度倍增
缅甸气象和水文局3月31日14时47分发布通告说,缅甸28日发生7.7级地震后,已监测到40次余震。仅31日就监测到7次余震,最高震级为3.8级,最低震级为3.0级。这些余震不仅对摇摇欲坠的建筑物造成二次伤害,也给救援工作带来极大风险。
在突发性灾害救援中,时间是决定生死的关键因素。灾害学专家指出,被困者在地震后前三天的存活率最高,这一时期被救援界称为"黄金72小时"。然而,在缅甸这次强震中,多重因素正在无情压缩这一宝贵的黄金时间窗口。"在理想条件下,'黄金72小时'给了我们充足的救援时间,但现实情况是,高温、余震和基础设施损毁等因素大大缩短了这一时间窗口,现在每一分钟都至关重要"。
中国援缅甸紧急人道主义地震救灾首批物资到达。陈晓阳摄/光明图片
当地气象部门数据显示,灾区气温已逼近40摄氏度。曼德勒连日持续高温,气温常在35摄氏度以上。在这样的酷热环境中,救援人员很快就会耗尽体力,即使轮换作业,效率也大打折扣。救援志愿人员在震后不得不戴上口罩工作,这也增加了他们在酷暑中的不适感。
灾害学专家说:"在这样的高温下,被困者最急需的是水,大多数人被困时根本没有携带足够的水。脱水会让存活时间大幅缩短,这意味着实际的'黄金时间'只会更短。"
香港红十字会国际及赈灾服务主管程德君表示,当地约七成房屋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或倒塌,民众暂时无安全的庇护所,部分民众被迫露宿街头。饮用水及医疗服务都受到严重影响,有部分居民出现腹泻情况,专家担心当地可能爆发流行病。
实皆省实皆市是最接近此次震中的地方。据报道,实皆市区的受损情况触目惊心。约80%的建筑、民宅都有不同程度的损毁,很多已经完全坍塌,造成大量民众伤亡。当地居民生活面临严重困难,缺衣少食,缺少干净的饮用水和医疗物资,救援工作也面临巨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