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三伏天是在2025年的7月20号入伏,8月30日出伏,整一个周期只有30天,相较于连续十年的40天超长三伏天,缩短了整整10天,这是为什么呢?
一、为什么今年三伏天只有三十天?
其实三伏天周期是依据根据干支纪日法来判定的,其中对于三伏天的计算是以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起点,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起点,中间的天数按照夏至到立秋之间的庚日来决定的。
根据这个算法来看,7月20日(本周日)是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那就是初伏!而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8月9日这是中伏,两者之间间隔仅10天,这与前十年的20天存在差距!中伏时间缩短,自然整个三伏天时间自然也短!
最终形成了"初伏10天+中伏10天+末伏10天"的特殊结构。
二、今年三伏天会更热吗?
三伏天是否会更热,这答案很显然!今年夏天东北地区的气温都直逼三十度以上,空调安装率直线上升!据说东北地区空调安装排队都已经在了半月之后了!
目前,受强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较常年高出0.5℃至1℃,特别是在华北、黄淮等地,可能出现40℃以上的极端高温。
武汉、重庆等"火炉城市"的高温日数预计将达到15至20天。尽管高温总时长有所缩短,但热力更为集中。
在我国南方地区,受湿热双重夹击的影响,长江流域的湿度超过80%,体感温度比实际预报的温度高出3至5度。
在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下,夜间低温维持在28至30℃,人体出汗后难以蒸发散热,导致中暑风险倍增。
北方地区则以干热为主,烈日直射下地表温度超过60℃,皮肤晒伤和脱水风险显著增加。
三、三伏天该如何防护呢?
1、初伏(7.20-7.29):重点清除内热。高温初起,体内积热容易引发口干、便秘,建议饮用绿豆薏米汤、冬瓜排骨汤,减少辛辣油腻食物的摄入。
2、中伏(7.30-8.8):关键在于祛湿健脾。湿热加重,人易感到困乏、食欲不振,推荐食用红豆薏米粥、苦瓜炒蛋;避免空调直吹关节,预防"空调病"。
3、末伏(8.9-8.18):侧重排寒补阳。此时高温逐渐减退但余热未消,可食用银耳莲子羹、黄芪姜枣茶,借助天时进行"冬病夏治",改善老寒腿等问题。
在防暑方面,今年需特别警惕"隐性中暑":手脚发麻、头晕可能是早期症状,应及时补充电解质水;大量出汗后避免冲凉水澡,空调温度建议不低于26℃。
慢性病患者(如心血管疾病患者)、老人和儿童是重点防护人群,尽量避开正午高温时段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