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底,四川绵阳梓潼县的王某甲通过微信附近的人认识了左某某。她先是冒充自己的姐姐王某乙和左某某聊天,后来又虚构了王某乙的男友罗某某。
两年多时间里,王某甲用三个微信账号交替扮演这三个人,编造各种理由让左某某给她转钱。直到2024年7月,王某甲被警方抓获,法院一审认定她诈骗150余万元,判了九年半有期徒刑。
王某甲1990年出生,没正式工作,中专学历。她先和左某某发生关系,再介绍虚构的罗某某给左某某认识。接着用三个身份轮番表演:一会儿说王某乙父亲去世需要钱,一会儿又说罗某某父亲受伤要手术费,后来又编罗某某外婆生病、开店装修等等。审计显示,左某某从2022年到2024年转给王某甲的钱,扣除三笔退回的,净损失156万多元。
2024年3月,法院一审认为王某甲诈骗数额特别巨大,但因为她投案后说了实话,算自首,所以从轻判了九年半,罚15万,并要退赔152万。王某甲不服上诉,绵阳中院6月开庭审理,7月就宣布维持原判。
王某甲用三个身份骗钱的手法很隐蔽。她给三个账号起不同昵称,比如"娇""水之三循",还故意发一些小额转账让左某某觉得正常。等到左某某完全信任后,就编各种紧急事件要钱。左某某前后转了两千多笔,大部分是大额转账,还有一些200元以下的零散钱。
案件中最奇怪的是罗某某的真实存在。王某甲不仅冒充他,还用他的身份继续骗左某某。罗某某本人是否知情现在没查清楚,但王某甲在庭审时承认所有行为都是自己操作。
法院审理时重点核对了转账记录,会计师事务所花了很长时间才把两年多的账目理清。王某甲说她一开始只是想试试,后来收不住手了。但法律不认这个理由,诈骗金额超过百万就属于特别巨大,刑期起点就是十年,她因为自首才少判半年。
左某某为什么一直没发现?王某甲和他发生过关系,还带他见过面,但都是用假身份。直到警方调查时,左某某才知道所谓的王某乙和罗某某都是同一个人。
现在判决已经生效,王某甲要进监狱服刑。但150多万的赔偿款,法院判决书里写她要退赔,但实际能不能拿回来还是个问题。很多诈骗案最后受害人都拿不回钱,王某甲又没什么财产,左某某可能只能接受这个结果。
案件引发的讨论很多,有人觉得判轻了,有人质疑微信为什么没能识别异常账号。但不管怎样,王某甲的骗术被揭穿了,而左某某两年多的信任就这样变成了牢狱和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