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最大内鬼终于被发现,竟是她潜伏高层核心圈?

2025-07-18 11:55  头条

伊朗情报战的风暴席卷中东,一名女间谍的暴露揭开了摩萨德渗透的惊人内幕。她以记者身份潜伏多年,游走于伊朗权力核心,窃取机密,牵连120名高官。

凯瑟琳·佩雷斯·沙克达姆,犹太裔法国记者,出生于巴黎,成长于书香家庭,父亲经营书店,母亲从事艺术品交易。她在索邦大学攻读政治学,年轻时便以犀利笔锋批评以色列政策,文章多见于左翼刊物,聚焦巴勒斯坦问题,言辞激烈却逻辑清晰,颇受学术圈关注。

大学期间,她嫁给一名也门男子,改信逊尼派伊斯兰教,这一举动让她在阿拉伯世界初获信任。婚后,她频繁前往中东,采访活动人士,撰写反以色列报道,文章被《中东观察》等媒体转载,声誉渐起。

几年后,她离婚并皈依什叶派,移居伦敦,学习波斯语,力求融入伊朗社会。2010年代初,她以自由记者身份进入德黑兰,租住普通公寓,表面上是热衷写作的外国人,实则为摩萨德精心布局的棋子。

沙克达姆的"反以"人设是她潜伏的基石。她在社交媒体上频频发文,谴责以色列占领,措辞精准,赢得了伊朗官方的青睐。她的文章被《德黑兰时报》转载,甚至登上哈梅内伊的官方网站,获邀担任常驻撰稿人。她以记者身份出入智库会议、宗教活动,与高官及家属建立联系,逐步渗透伊朗精英圈。

她擅长利用伊朗高层的派系矛盾,借机套取信息,结交了前总统莱希、革命卫队将领苏莱曼尼等关键人物。她的笔记本记录了高官的行程、家庭情况,甚至琐碎的生活习惯,这些细节为摩萨德的情报拼图提供了关键线索。

她的社交手腕高超,常以送礼或撰写宣传文章的方式拉近关系,赢得了伊朗政界夫人的信任,得以参加私人聚会,收集涉及核计划、军方调动的敏感信息。

她的情报网覆盖广泛,涉及军方、科研机构和地方政府。据伊朗情报部披露,她与超过120名高官建立了联系,这些人不知不觉中成了她的情报"搬运工"。她提供的坐标和行程信息,直接促成了2025年6月以色列对伊朗核设施和军方高层的精准打击,包括革命卫队总司令侯赛因·萨拉米在内的20余名高官丧生。

她利用伊朗对"反以"人士的信任,伪装成"自己人",通过文章和社交场合传递情报,加密信息经隐形渠道送往摩萨德。她的行动暴露了伊朗情报体系的脆弱,也让外界震惊于摩萨德的渗透深度。

2025年初,伊朗核设施接连遇袭,情报部开始排查外籍人员,她的身份逐渐暴露。6月初,她接到摩萨德警告,迅速逃离伊朗,留下空荡的公寓和未发送的加密文件。

伊朗的反间谍行动迅速展开,代号"斩链行动"的清洗席卷全国。情报部逮捕了703名涉嫌为摩萨德工作的间谍,涉及军方、科研单位和地方政府。120多名高官被停职审查,手机被没收,办公室被搜查,德黑兰的政府大楼气氛紧张。

哈梅内伊授权成立特别调查组,直属宗教机构,秘密审查军政要害部门。调查发现,摩萨德的情报网早在2021年就在阿塞拜疆部署特工,通过无人机和"长钉"导弹实施打击。

情报部在德黑兰郊外发现一枚导弹发射器残骸,零件上带有希伯来文标记,证实了渗透的严重性。行动中,一名间谍被处决,司法部门加快审判,试图震慑潜在内鬼。

沙克达姆的逃亡成为伊朗的耻辱。她乘夜间航班离开,行踪成谜,可能藏身欧洲或被摩萨德转移到以色列。她的"成功"与当年被处决的川岛芳子形成对比,凸显了摩萨德情报网的狡猾。伊朗的情报漏洞暴露无遗,摩萨德利用边境管理薄弱和少数民族网络,构建了难以根除的情报体系。

清洗行动虽规模空前,但引发内部猜疑,部分审查人员可能本身就是间谍,让局势更加复杂。伊朗面临两难:不清查,安全威胁无休止;清查过严,可能导致内乱。

情报部声称掌握了以色列核设施的文件,试图反击,但效果有限。这场谍战远未结束,伊朗仍在与无形的敌人博弈。

这场谍战揭开了伊朗内部的致命裂痕,沙克达姆的渗透令人触目惊心。她的逃亡留下未解之谜:还有多少间谍潜伏在暗处?伊朗能否守住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