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同时,意大利、爱尔兰和立陶宛等国则呼吁谨慎使用该机制,担忧此举会遭到美国更严厉的反制措施。据爱尔兰外交部长西蒙·哈里斯称,他认为,"大多数人的观点肯定不是在此时采取反胁迫手段"。
马克龙呼吁企业暂停对美投资,使用"反胁迫"机制反制 视频截图
值得一提的是,在特朗普在贸易和安全问题上对欧盟采取强硬立场后,不少人认为,这将为改善欧盟与中国关系提供一个机会。但截至目前,欧盟对中国的态度依旧别扭。
欧盟委员会负责贸易与经济安全事务的副总干事玛丽亚·马丁-普拉特上个月曾回应表示,这种想法"非常引人注目,但过于简单化"。她还说:"我们将面临这样一种非常严重的经济分裂,以至于你将在不同的领域谈论不同的几何图形。"
更讽刺的是,共同遭遇美国关税和安全威胁的加拿大和欧洲国家,为讨好美国,反复打出"中国牌"。欧盟外长卡拉斯多次声称,美欧间贸易战"会让中国受益"。在3月末的七国集团(G7)峰会上,G7外长在声明中对南海、台海等事务指手画脚,甚至未提"一个中国"。
"西方国家这个时候打'中国牌'讨好美国,还有用吗?"3月27日,香港《南华早报》刊文问道。
对此,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孙成昊表示,如果欧洲认为打"中国牌",西方内部矛盾就能得到缓解,那么它们的看法就"过于乐观和简单"了。"也许有一天美国可能会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中国,但前提是欧洲必须在经济和贸易问题上对美国做出巨大让步。"
事实证明,欧洲打"中国牌"似乎也并未成功讨好美国。当地时间4月2日,特朗普签署两项关于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对欧盟征收的税率为20%。
7日,欧盟成员国在卢森堡举行美国宣布"对等关税"以来首次全体会议。欧盟委员会当天向成员国提议,对部分美国进口产品征收25%的关税,并提议欧美互免工业品关税,相关关税措施预计于4月15日起生效,但大部分关税预计5月中旬才开始征收。欧盟成员国将于9日就该提议进行表决。
欧盟委员会负责贸易和经济安全等事务的委员谢夫乔维奇表示,此次反制针对的美国商品价值将低于最初的280亿美元,欧盟仍希望与美方谈判取消关税,但也准备好动用一切反制手段。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欧盟随时准备与美国谈判,但也准备通过反制措施作出回应。
美国政治新闻网(Politico)透露,被列入25%关税清单的美国产品包括大豆、甜玉米、大米、杏仁、橙汁、蔓越莓、烟草、铁、钢、铝、某些类型船只、纺织品及某些衣物,以及各类化妆品。受影响的美国出口总额将达221亿欧元,这比最初计划的规模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