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用"疯狂"二字来形容绝对不过分,但美国人能允许他一意孤行,去打这场毫无意义的贸易战吗?在市场给出明确反馈后,华尔街也终于忍不住发声了,甚至有些人又重新质疑起特朗普总统的"精神状态"。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升意味着资本正在逃离美国,目前10年期美债收益率已经高达4.5%。这并不是个好现象,因为美债收益率决定着市面上各种贷款的成本,如果美联储不作出行动,进行利率调控,那么惯于"寅吃卯粮"的美国公民身上的债务担子将越来越重。
民众怨声载道,特朗普可以"两耳不闻窗外事",继续将"再次伟大"的旗帜挥舞起来,但不该忽略的是,谁才是美债最大的债务客体?正是由特朗普领导的美国联邦政府。
如果说市面上的经济压力还可以视而不见,那么联邦政府马上要偿还的债务,就是火烧眉睫的事情。
关税刚刚落地,而且特朗普为减轻金融系统的压力而进行政治上的"拉帮结派",还大笔一挥暂停了大部分国家90天的关税政策。
这就导致风险与后果是产生了,但钱没到账!
尽管共和党对国会还具有绝对控制权,可这种凝聚力在风声鹤唳之际能持续多久,就不好说。
再者,特朗普口口声声要改变美债负累,到头来不还是重走老路,借新还旧,这对于他的策略本身就是一种打击。
特朗普的当务之急并非施压中国,让中美快速进入谈判状态,而是想方设法让资本留在美国市场,最好是能快速投入到生产端,但没人愿意做这个冤大头。
或许,接下来几个访美的国家会忍痛放放血,比如石破茂等,但效果有限。
一方面是投资美国,明摆着就是个亏本买卖,强扭的瓜不甜。
以往讲的劳动力成本高、供应链配套不完善,眼下都成了次要矛盾。在特朗普治下,美国的营商风险、关税政策都成了最大隐患,谁知道特朗普会不会半夜突发奇想,再搞出什么新的经济措施。
再者,即便是将从美国手中赚到的钱,再投入到美国实体产业中,投多少是个头?之前石破茂就提出过类似意见,但最终并未达成共识,想来是具体的比例并没有谈妥。
连日本都没法妥协,其他国家更不太可能顺从。
另一方面,各大经济体在应对特朗普关税战的同时,都不约而同要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合作。
无论是中欧经贸投资协定,还是中国-东盟战略合作关系,亦或是中日韩自贸区,这背后的较量就不仅仅是经贸往来,更重要的是货币战争。
进一步加强人民币国际化,与要削弱美元霸权的关税政策是不谋而合的,此消彼长之下,风险也将带来更大的机遇。
有意思的是,美媒CNN报道称,华尔街人士已经表明自己的担忧,声称:"白宫的行动并非理性,而是基于意识形态"。采访中甚至夸张地说道:"有些人甚至担心这并非是意识形态之争,而是悄悄地想知道总统是不是疯了?"
当然,出自民主党媒体之口,那怎么攻击特朗普都在情理之中。
不过对于这个答案,或许不仅仅是华尔街想问的,也是全世界人民都想迫切知道的答案,因为这样"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的打法着实不符合常理。
不管特朗普有什么底牌与后手,都不可能动摇美国"国本",那就是资本力量。
如果华尔街开始跟白宫作对,特朗普的只手遮天的好日子,还真就要到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