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突破中国红线,涉台表述出现大变,公然称呼台湾为所谓的"国家",面对这一挑衅行为,中方直接反将一军,发声支持巴勒斯坦建国。那么,以色列为何要在台湾问题上挑衅中国?这对中以关系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7月24日,以色列国内13名议员联署发布声明,呼吁支持台湾加入世卫组织、国际民航组织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其中包括未来党议员托波洛夫斯基和犹太复国主义党议员塔尔。除此之外,以色列一些议员甚至组团窜台,与民进党高层会面,公开将台湾称为所谓的"国家"。
这种恶劣行径不仅打破了以色列在台海问题上的谨慎平衡,更违反了其在过去三十余年对外政策中的"一个中国"承诺。在当下地区局势复杂、以色列本身正面临外交压力与安全挑战之际,此番主动搅动地缘敏感议题,无外乎有以下两个原因。
首先,这是以色列国内政治投机。反对党在国内选情中,越来越倚重民族主义话题来激发选民热情,"挺台"成了他们争取极端选民的筹码,另一方面,执政党也借机推动"台以科技合作"法案,意图从台湾当局的"金元外交"中分一杯羹。台湾地区作为以色列军火第二大买家,其短期经济利益让部分政客忽视了外交原则的长期代价,一个中国原则是中以关系的基石,一旦撼动便会引发中国大陆在中东事务中的全面反制。
其次,这与美方"以台制华"策略遥相呼应。以色列在安全领域深度依赖美国,若在台湾问题上表现突出,就能获得华盛顿的支持与资源倾斜。然而,这种"投机性外交"本质上是在把自己置于大国博弈的边缘地带,一方面要迎合美方对中国的遏制战略,另一方面又必须顾及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对胡塞武装、叙利亚乃至伊朗核问题上的关键话语权。结果是,以色列不仅将自己置于中美博弈的夹缝之中,也让本应保持平衡的中东战略变得更加艰难。
面对以色列公然挑衅,中方驻以使馆立即发声强烈谴责并正式交涉,紧接着,我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反将以色列一军,在记者会上明确宣布支持巴勒斯坦建国,并推动联合国高级别会议落实"两国方案"。这既是对以色列政客涉台行径的有力回击,也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在中东问题上的公正中立和大国担当。
经济层面上,中国早已暂停与以色列的半导体合作,还有延长农产品清关时间。地缘博弈方面,中国可凭借与沙特、伊朗等国的战略互信,在海湾航道安全和能源供应等领域掌握话语优势,可随时与以色列进行对等博弈。
历史已经不断验证,任何以分裂核心利益为筹码的投机行为,终会被国际舆论和现实利益所抛弃。而真正站在正义与公理一边的国家,方能在大国博弈中赢得持久话语权。以色列极端政客以涉台话题博取利益,不仅损害国家尊严,也让中东局势更显复杂。
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关乎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14亿人民的民族感情,任何势力都不要低估中方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我们正告以色列个别议员应认清大势明辨是非,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多做有利于中以友好与顺应以色列国家和人民长远利益的事情。倘若一意孤行,执意在台湾问题上挑衅中国底线,终将为此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