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4月3日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以来,已有超过75个国家和地区与美方联系,希望可以进行谈判。
当然也有几个国家和地区选择了"反制"。
中国的反制措施最为坚决,从34%到84%,再到最新的125%。
加拿大也于4月8日宣布,对美国汽车对等征收25%关税,并于美国东部时间9日零时1分生效。
欧盟27个成员国在4月9日下午,投票表决通过了对美国进口产品征收25%关税的反制措施,该措施于4月15日生效。
至此,形成了中、欧、加为主的反制特朗普关税的局面。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GDP为18.53万亿美元、欧盟GDP为19.4万亿美元,加拿大为2.14万亿美元,合计达到了40万亿美元。
人口方面,中国为14亿,欧盟为4.5亿,加拿大为4000万,合计约19亿。
可以看出,如果中、欧、加同时反制美国关税,力度还是非常大的,也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是就在4月10日,特朗普突然宣布暂缓部分"对等关税",美国金融市场应声反弹。
特朗普表示:鉴于已有超过75个国家和地区与美方联系,希望就关税议题进行谈判,且并未以任何方式对美国进行报复,美国对这些国家将暂停征收高额"对等关税"90天,但10%的基本关税将继续有效。
特朗普的言论不仅刺激了美国金融市场,更刺激了欧盟。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立即发布了一份声明,将原定于4月15日针对美国关税的反制措施暂停90天。
欧盟此举被很多网友指责外强中干,关键时刻"又跪了"。
其实,欧盟对待美国加征关税时,前期表现还是很强硬的。
3月中旬,欧盟曾宣布对价值260亿欧元的美国商品加征报复性关税,分阶段实施,并针对美国政治敏感产品(如波旁威士忌、摩托车)进行精准打击,试图通过"成本不对称"施压美国。
此举被视为欧盟对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强势回应。
到了3月底,欧盟开始制定"让步清单",包括降低对美关税、放宽针对美企的法规标准,甚至承诺增加美国液化天然气进口等,以换取美国取消部分关税。
这一转变又被批评为"投降"。
欧盟在强调"战略自主",同时又频繁向美国示好。
欧盟计划拿出8000亿欧元,计划"重新武装欧洲",以实现防务自主,法国还提出建立欧洲核保护伞,以增强自主威慑力。
但实际上,欧洲2/3的军事装备采购来自美国,短期内难以摆脱技术依赖,而且欧洲核武器库规模有限,难以完全替代美国。
面对美欧贸易争端,欧洲央行预测,若美欧全面贸易战,欧元区经济增长可能下降0.5个百分点,而欧盟经济2025年增长率仅0.9%,难以承受长期对抗。
欧盟内部矛盾重重,法德主张强化自主,但波兰、波罗的海国家更依赖美国对抗俄罗斯;德国反对将防务贷款向非欧盟国家开放,法国则要求优先采购欧洲装备。
这种分裂导致欧盟难以形成强有力的一致对外政策。
特朗普的"胡萝卜加大棒"政策在欧盟内部非常见效,先是以"对等关税"施压,要求欧盟在数字税收、食品标准上让步。还宣称关税具有"灵活性",暗示欧盟若妥协可减免。
果然,欧盟列出了妥协清单,放宽对美企的监管,削弱欧洲市场自主性,同时还增加美国能源进口,继续保持了对美国的依赖。
当欧盟好不容易投票通过对美国商品征收25%的关税时,特朗普一句"暂停征收对等关税90天",就轻轻松松化解了欧盟的攻势。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当天就表示,欧盟同意将原定于4月15日针对美国关税的反制措施暂停90天,这个声明压根都没有经过投票,或者内部会议。
这说明,欧盟27国在召开关税会议时,就默认了一项协议--"尽可能以谈判为主"。
欧盟宣布暂停征收美国商品关税后,特朗普随即表示,欧洲国家克制报复是明智的,将把欧洲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谈判。同时再次抨击称,欧盟"确实占了美国的便宜,他们成立的目的就是利用美国"。
当全球因为特朗普暂停加征"对等关税"而兴奋时,特朗普再次威胁称:如果各国不能与美国达成协议,他将改变对特定国家暂缓90天"对等关税"的做法,并将关税恢复到更高水平。
所谓的"90天暂缓期"也随时会被取消。
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如果美国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就会对该国实施更高的"对等关税"。这不就是赤裸裸的威胁吗?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表示,目前已经有至少15个国家提出了"明确的报价",美方正在对这些报价进行研究和评估。
这些报价能达到美国的要求吗?
上世纪80年代,美国就挥舞着关税大棒击碎了日本经济,日本陷入了"失去的三十年"。
当时美日等先后签署了《广场协议》、《美日半导体协定》。
《广场协议》促使美元对其它主要货币的汇率有序下调,从而改善美国的贸易逆差情况,这一协议又导致日元大幅升值,对日本出口产业造成了严重打击。
《美日半导体协议》又限制日本半导体的对美出口,同时要求美国半导体在日本市场的份额不低于20%。
两大协议严重打击了日本的金融、外贸和科技产业,导致日本GDP在30年时间里没有上涨。
现在特朗普如法炮制,开始了关税战,如果要求协议内容和80年代的《广场协议》、《美日半导体协议》类似,难道这70多个国家以及欧盟也要签署吗?想想都后怕啊!
这就是中国选择"反制"的原因。
而欧盟呢?立场不坚定,还在中美之间寻找平衡,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同时又不想出力、也不想自立。
如果特朗普要求太过分,就跟着中国进行反制,如果特朗普的要求能接受,那就选择"跪了",继续跟在美国后面。
欧盟哪里还有一点点"列强"的影子呢?在特朗普的拿捏下,更像一只温顺的小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