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制造”战略失败了?大V解读:莫迪4年230亿计划恐打水漂(5)

2025-03-27 10:08  头条

高塔姆·阿达尼是阿达尼集团的创始人,这个公司涵盖了印度港口、煤炭、电力、金融、通信、能源、化工、钢铁、交通等一系列业务,所有的民生基础,这家公司都有涉足,可后果就是我们习以为常的低价能源在印度全都价格上天。

这样的印度公司还不止一家,印度寡头将印度方方面面的资源都瓜分垄断,他们在国内垄断,国外则推动印度政府设置关税壁垒,这也让印度成为了"外资地狱",连美国企业都在这里亏钱,福特公司亏了20亿美元后提桶逃离,其他比如说通用、沃尔玛之类的企业也亏掉裤衩离开。在这种保护下,印度寡头们形成了惊人的垄断,小企业没有出头之日刚起步就会死,外资进不来,那么最终只剩下大企业一手遮天。

印度首富

绝对垄断让印度民众别无选择,企业毫无竞争力,后果就是越来越低的质量效率和越来越昂贵的价格。

另一方面气候也是印度的难题之一。中国制造业遥遥领先,在此基础上是庞大的用电量和用水量,而印度缺少这些。

用电量想必不用多解释,工厂只要启动就要耗电,大型工厂更是一天24小时不停歇;用水则是需要水冷循环,尤其在钢厂里用水都是吨起步,各种烧红的钢铁需要大量用水,造纸厂、纺织厂也需要大量的水,农渔业方面也需要大量的水用于灌溉和养殖。

印度什么气候呢?之前有个印度留学生在夏天的时候发布过相关视频,气温一度达到了52.9℃,更可怕的是这种情况下还几个小时接着几个小时地停电。

这种情况下,印度想发展制造业起步就要花费更多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在垄断就能赚钱的情况下,谁会想累死累活地做这些?而印度政府自身也缺乏动力。

如今中国制造在技术上连美国都不遑多让,更别说印度。印度的关税壁垒保护国内企业导致外资不愿意在此建厂,本身内部没有基础教育培养不出高端人才,现在连外资引进的技术都要赶走。更何况在忠诚这件事上印度和西方国家也没有那么合拍,尽管印度和美国站在一起,但印度也和俄罗斯关系好。

印度其实和欧洲国家在内核上有着相似之处,即他们并不喜欢生产,更倾向于西方丛林法则的掠夺。

末尾

气候和地理环境是阻碍印度发展制造业的一座大山,但说到底真想要去做还是能解决的,比起温度,印度最糟糕的还是基础设施、人才缺口、效率极低的印度政府,还有垄断的寡头,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印度的分散以及根深蒂固的宗教。

印度需要一个拥有强大威望的领袖带领改革,其实早在最开始,印度有过这样的机会,开国领袖尼赫鲁就拥有这样的号召力。然而他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要和中国搞摩擦,最后一场自卫反击战,解放军摧枯拉朽地打垮了尼赫鲁的声望,也打垮了印度的意气风发,再往后就是不断地在泥坑里浮浮沉沉。

只要印度还在分散、还有种姓制度,就永远无法推广基础义务教育。而没有教育,印度这个国家就永远站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