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专家杨南生是国际宇航科学院的院士,从英国毕业后他就致力于发展起中国的航天事业,为建造火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他在科学方面的成就是无人能比的,而他在生活方面的经历也十分让人津津乐道,因为他的妻子张严平竟然一位和他有着36岁年龄差的女记者。
两人相遇时一个27岁,一个63岁,熟识之后他们很快就走到了一起,杨南生也在对方的陪伴下过完了后半生,可令人感到疑惑的是张严平在杨南生去世多年后才得知他的真实身份。
为什么两人朝夕相处了这么久张严平却始终不知道丈夫的身份?二人又是如何认识的呢?
张严平34岁时从英国曼彻斯特城大学毕业,他怀抱着满腔抱负准备回国大展宏图,用自己的能力给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让国家强大起来。
而就在他兢兢业业的为祖国的建设努力时张严平降生了,此时两人一个是襁褓中的婴儿,一个是研究火箭的科学家,他们无论是年龄还是成就都相差甚远,但他们的命运却注定了要交汇。
转眼到了1982年,张严平也顺利从大学毕业,由于她所学的专业是中文再加上自己喜欢从事相关方面的工作,所以毕业后的她成为了新华社的记者。
张严平对待工作始终保持着一丝不苟的态度,她的这份认真也让她在单位的职务步步高升,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上级领导也会经常分派一些重要工作给她去做。
而就在1984年正值两会召开,作为记者的张严平自然要抓住这个机会去采访一些重要人物写成报道,这时上级分配她去采访陕西代表杨南生,对于这个任务张严平欣然接下。
张严平在和对方确定好时间与地点后就踏上了采访之路,等她推开门的那一刻她见到了满头白发的杨南生,而杨南生则坐在沙发上笑眯眯的等着她前来采访。
没耽搁太久二人就开始了采访,不过张严平在采访时却发现杨南生的谈吐十分幽默诙谐,根本不像一个多年来从事科研工作的人,期间张严平还因为该怎样采访而让气氛一时陷入了尴尬。
谁料杨南生在察觉到她的尴尬后就主动挑起话题问她平常喜欢看什么书,喜欢做什么,张严平也都一一回答了,而杨南生在听到她的回答后还会和她讨论,久而久之张严平也就不再尴尬无措了。
两人一边聊天一边采访,杨南生幽默的话语经常能把张严平逗笑,等他们聊完之后已经很晚了,之后张严平依依不舍的向杨南生告别就离开了这个地方。
回去之后张严平反复想起并回味着和杨南生的谈话,而她也开始期盼着有一天能和他再次相见,老天似乎也在有意帮他们牵红线,没过多久张严平真的又再见到了他。
对于这次相遇两人都非常惊讶,但反应过来之后就开始和对方谈笑打趣,这次两人的谈话没有时间限制,可以尽情的聊想聊的话题,张严平还主动要了杨南生的地址打算以后用写信的方式和他交流。
打那以后,张严平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写信给他,她会在信中讲述自己这几天经历的趣事和见闻,也会询问杨南生是否工作辛苦,他们的感情就在信件的来往中不断加深。
到最后,张严平已经知道了关于杨南生的一切,原来他早些年间是有过妻子的,只可惜后来因为患上了癌症离开了这个世界,杨南生从此也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科研上直到现在。
知道了对方的感情经历后张严平不由得希望自己将会是那个陪伴他过完一辈子的人,于是她便对杨南生表明了自己的心意,可她不知道的是杨南生也对这个姑娘产生了好感。
两人互通心意后张严平就更加坚定了要和他在一起的想法,而能将两人牢牢绑在一起的最好办法就是结婚,之后张严平就向父母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并表示会和杨南生携手一生。
她的父母自然不同意这门婚事,可张严平却铁了心要和他在一起,就算没有亲人的祝福也无所谓,于是她一人从北京去了陕西打算和杨南生结婚。
1986年两人顺利结婚了,然而那时候科研人员的生活环境是很艰苦的,可张严平却甘之如饴,她觉得只要能和丈夫在一起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
杨南生却对只能让妻子住在简陋的房子里感到愧疚,于是他主动申请调到北京,两人就这样彻底在北京定居下来过着平淡而又幸福的生活。
他们共同度过了22年的美好时光,直到杨南生87那年因为身体衰败住进了医院,住进医院以后张严平时常在床头照顾他,尽管两人不能继续谈天说地了,可杨南生还陪在自己身边就是她最大的安慰。
只可惜医院的高端设备也没能为杨南生维持多久的性命,他在2013年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张严平受不了这个打击整日以泪洗面,然而就在杨南生死后,张严平才知道他生前竟做出了这么多突出贡献!
原来杨南生曾参与了"东方红一号"卫星的研制,他还是固体火箭的第一人,可以说火箭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他的努力,而自己竟然从来都不知道!
为了怀念过去两人的幸福时光,也为了能让后人记得杨南生的贡献,张严平开始把和丈夫生活的点点滴滴记录到纸上,最终整理成《君生我未生》一书于2021年出版。
距离这本书出版已经过去三年了,张严平依旧没有走出失去丈夫的痛苦,或许她会抱着对丈夫的思念过完后半生,直到和他相见的那一刻。
张严平和杨南生虽然有着年龄差距,可他们在灵魂上却是有相通之处的,只可惜最后他们没能共同走到白头,或许这种遗憾对他们来说也是另一种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