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对美提前划下谈判红线,特朗普又下达一道制裁令,阻挠中国购买伊朗石油?背后或有两层目的。
美国总统特朗普
中美瑞士谈判前夕,特朗普又发挥了美国政客的"传统艺能":虚空造牌、没事找事。
这周,在答记者问时,我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明确给中美这一轮接触,画下了红线:如果美方继续"说一套做一套",中方绝不答应,更不会牺牲原则立场跟美方寻求达成任何协议。
中方在国际场合上,一向最讲究与人为善,极少用这么严厉的措辞。之所以要将"硬话"说在前头,是因为在过去几年间,美方总是出尔反尔,表里不一。
事实也证明,中方的担忧是有道理的,就在中美谈判之际,美方又下达了一道制裁令,不许伊朗石油卖给中国。
要知道,就在前两天,特朗普和他的团队还在涉华问题上释放积极信号。比如,美国财长贝森特公开对国会承认,说他们"正在考虑"豁免一部分中国商品的高额关税。
美国财长贝森特、美国总统特朗普
然而到了要谈判的节骨眼上,美方却又故技重施,搞起了制裁那一套,这又该如何理解呢?
确切地说,如今的美国,在处理对华关系时,常常处于一种"精神分裂"的状态,又不敢真的激怒中国,但又放不下"极限施压"的路径依赖,因此各种小动作不断。
看得出来,中国这一轮强硬反制,确实让特朗普有点心虚,不敢和之前一样,不计后果地随便出牌了。
但另一方面,特朗普明显还不想就此"认命"。他的思维很简单--最敏感的问题不能轻易碰,但从其他方向下手,找点茬给中国"添堵"的事,依然可以做。
于是在5月8日这一天,美国财政部又发布了一份声明,宣布制裁中国一家小型炼油厂,理由是美方认为"上述公司购买或协助伊朗运输了价值数亿美元的石油,违反了美国的制裁令",所以美国决定采取"惩罚措施"。
伊朗能源
这件事,说起来还是和美伊正在推进的新一轮伊核谈判有关。本周,美国和伊朗即将进入第四轮谈判。
为了对伊朗"极限施压",顺便给中国找点不痛快,特朗普宣布,要制裁购买伊朗石油的一些中国企业。
特朗普出手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想"一石二鸟"。一方面,最近美国在胡塞面前栽了不小的跟头,只能草草宣布暂停报复行动,在伊朗面前也有点抬不起头来。
所以,为了在后续的伊核谈判中制造筹码、找回场子,他决定进一步收紧对伊朗的石油出口限制。
另一方面,中美高级别对话迫在眉睫,特朗普找不到什么能够有效施压中国的筹码,就只能从石油进出口问题上下手,企图阻挠中伊之间的正常能源合作。
可惜,特朗普的如意算盘,注定是打不响的。马上6月份,美国的6.5万亿美元美债,就要到期了,留给特朗普唱大戏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中伊关系
现在美方主动提出请求,要跟中方尽快坐上谈判桌,不管话说的有多硬,实际行动已经软下来了,这也从侧面坐实了"美国已经输掉了这一轮关税战"的事实。
再者说,中伊之间的正常能源合作,符合两国共同利益,轮不到美方指指点点,反倒是美国动不动就对他国长臂管辖,干扰其他国家之间的正常合作,这才是真正的不符合国际规则,注定难以为继。